過去已成過去,無法重來,因此對于以前發生的損失和錯誤判斷,不管情感上多想找出合理的理由,理智上都必須讓自己放眼未來。
我們都聽過可悲的賭徒故事:賭徒心有不甘,不斷下注,一心想“把失去的贏回來”。從理性角度觀之,過去的損失,永遠不該成為繼續下注的理由,懂得收手才是上策。只是在這方面,傳統的人類行為傾向極度不理性。
賭性不那么堅強的人,對上面的故事大概只會一笑置之。不過假設一個情況:某執行長花了公司1億美元資金,買了不賺錢的資產,現在有機會以2,500萬將它脫手。
理智想來,除非這位執行長深信它比2,500萬值錢,或是馬上會升值,否則應該賣掉它。
不過有時候,面臨這種狀況的執行長會留著早已不值錢的資產,免得向自己(還有董事會與股東們)承認一開始的投資就是錯誤。糟糕的是,這類資產往往一路貶值下去。
愚蠢地讓過去的錯誤牽著鼻子走,還有許多俯拾皆是的案例。
好比自己任命的人無法勝任,卻不愿意請他走路;明知敵人的城池固若金湯,還不惜在浪費數千兵馬后,不死心地繼續進攻。
中性思考本已不易,自由思考更難,但無視于過去的錯誤則是難上加難。不過如果要做出ABC妥當的決定,這正是他必須做的事。
ABC后,在決定大事時,必須仔細傾聽自己的良知,如果他有信仰的話,則應聽取信仰的教導。這邊我要強調的字是“傾聽”。
很多人試圖與心底的聲音(無論是良心或信仰的聲音)對話時,會變成全由自己主導,這是因為我們很自然地畏懼心底的聲音,生怕聽見不想聽的事。
盡管如此,還是要努力靜下心來,不管禱告或是冥想都好,花個二十分鐘仔細傾聽,常是決策時的關鍵要素。
決策結合了逆向領導的多項特質,包括中性思考、自由思考、有技巧地傾聽、在負全責的前提下充分授權、藝術性拖延、不受過去錯誤的影響、考慮機運因素、懂得傾聽心聲。
這種種特質結合起來,本身就是一門藝術,待結合成功后,方能化為美的結晶,與成功領導的利器。@(本文結束)
摘編自 《的逆思考》臉譜出版社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