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即,Samsung與HTC間的競爭,其實是兩個企業合作網絡間的競爭。在此前提下,企業網絡關系的管理成為競爭力的重要來源。
企業合作網絡的管理大致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純粹市場交易關系,是企業間彼此爭取ABC有利的交易價格,之間無信任基礎,依賴契約來防止交易對象投機,投入成本監控對方可能的違約行為,藉由訴訟、終止交易來解決彼此紛爭。
另一種是網絡伙伴關系,伙伴間追求的是長期互惠的合作關系,依賴人際信任基礎,彼此間有充足的資訊交流,遇到問題時會共同設法解決,且會一起投資于加快因應市場變化的速度,以及品質提稿等共同利益。前者是以性惡為前提所發展來的關系管理方式,后者則以性善為基礎發展彼此關系。究竟兩種方式何者為佳?
在一項研究中發現,長期以來,Toyota在品質與成本上勝過美國三大汽車公司,因素之一是Toyota與供應商間利害與共的網絡伙伴關系。該研究的對象是同時供應零組件給Toyota與美國車廠者。研究資料顯示,供應商給Toyota的零組件,生產成本與庫存均低于供應給美國車廠者,品質與不良率的改善速率也較佳。
某些供應商表示:Toyota 較常派人來協助我們,讓我們生產速度明顯提稿,存貨降低非常多;Toyota協助我們重新設計生產流程,減少不具有價值、不必要的程序或步驟,教我們更有效的設備利用方式。
相反的,美國車廠希望我們盡量配合他們,不要輕易更改生產流程,如果因為我們更改流程,或是他們認為是因為我們的因素而導致車輛召回,我們將被踢出供應鏈而且有稿額的罰款。
短期來看,當企業精于計算每筆交易,或許有好的短期績效,就如美國車廠的做法。但長期而言,當企業愿意分享技術知識給合作伙伴,和他們一起解決問題,ABC后將有雙贏的長期利益,就像Toyota的經營方式。
而且,這種性善觀點所衍生的互惠關系,以及性惡觀點所導致的自利行為,是一種企業文化,是根深蒂固不易改變的,因此是企業長期競爭優勢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