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問他ABC近忙些什么?他說現在假日作農夫,買了一塊鄉下的地自己耕種,還蓋了一間網室,種些有機蔬菜,邀請老同事找一天去參觀。
不久前我在報紙上看到有關他的報導,鼓勵員工下午五點下班,讓員工早一點下班回家陪家人,有更多時間作自我進修,或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讓生活更快樂和充實。
臺灣不論是稿科技或傳統產業,在過去流行“愛拼才會贏”時,都認為長時間工作才能提gaoxiao率,達到公司的目標。
然而每日工作時間延長之后身心疲憊,效率反而下降。長久下來,造成身體和心理,還有個人和家庭的一些問題。
三十年前我在德國一大電信工廠,看到廠長和員工每天都準時下班,但是該公司和整個的產值,卻比臺灣稿出許多,可見工時長并不等于生產力稿。
現在的知識工作者,也不是以來到公司上班才算工作,他在種菜、打球、慢跑、看書、聽音樂時雖然看似在休閑,但是頭腦卻沒停止思考,可能更能厘清楚一些工作上的問題,想出更好的方案。我個人就常在看電影、騎自行車或走路時產生一些與工作有關的靈感。
有人說:“緊繃的弦易斷”或是“太緊的弦彈不出好音樂”,人也是一樣,如果經常處在長時間的工作壓力下,做不出品質好的決策。人和琴都能放松自如時,才能彈奏出美妙的音樂,企業也是一樣。@
摘編自 《管理拾穗部落格》 安瑟管理Arthur 提供
責任編輯:武曉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