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臺銘率團抵達印度訪問考察,外傳鴻海對印度投資額上看二百億美元,預期到2020年之前,將在印度創造100萬個就業機會,甚至有可能更多(編:有人想去印度了嗎?)。
鴻海董事長郭臺銘表示計畫在2020年之前,在印度創造100萬個技術員工就業機會,并計畫在印度設立10到12個製造據點。郭臺銘說他已準備好要協助印度打造成為對製造友善的市場,預期到2020年之前,將在印度創造100萬個就業機會,甚至有可能更多,這些就業機會是以技術員工和工程師為主。
郭臺銘計畫在印度鄉村地區建立10個到12個生產據點,透過基礎建設和就業機會,協助鄉村地區轉型。
鴻海在印度已有製造生產的經驗,10年前旗下富智康(FIH Mobile Limited)在清奈(Chennai)設廠。郭臺銘接受印度媒體採訪時表示,「情況有點複雜,這不是我們的問題,這與當時政治情況有關?!?/p>
郭臺銘表示,現在印度地方政府態度友善許多了,他跟印度3個地方首長會面,這些首長對于鴻海在地方設廠,態度相當熱切,這和10年前的態度并不一樣。
印度成長顯著的網路產業,讓郭臺銘對于投資印度深具信心。郭臺銘說,印度的網際網路內容規模不斷成長,印度網路創業家都是聰明才智之士,他們創造許多商機,但他們更需要硬體的支援。
郭臺銘指出,與哪些品牌大廠合作不是重點,重點是在印度製造有意義的產品。鴻海計畫與印度當地品牌協力合作,協助在當地設計製造,讓印度品牌可以外銷。
報導指出,要達到「來印度製造」的目標,郭臺銘不諱言表示,還有許多瓶頸尚待克服,印度的基礎建設仍有很大的侷限,電力穩定供應也是很大的問題。電力、水力和熟練技術工人,這些都是尚待解決的課題。此外,印度地方政府不同的稅制,也需一一因應。
還沒有決定要先在印度哪個地方投資
談到印度政府的支持,郭臺銘認為,印度政府對于地方企業的支持還不夠,印度應該積極支持具有創意的本土新創企業。
郭臺銘以中國大陸的BAT集團--百度(Baidu)、阿里巴巴(Alibaba Group)和騰訊(Tencent)為例,指出印度雖有電子商務產業,但缺乏類似中國大陸BAT集團的同等企業規模。印度在3G和4G的布建速度,也有很大成長空間。
郭臺銘也向印度媒體提問,不解為何印度市場對外如此開放。他說,印度的年輕世代喜歡用臉書(Facebook)與 WhatsApp,政府與年輕世代應該要大力支持印度本土通訊軟體Hike。
他認為,印度應該思考扶持自己本土類似于中國大陸BAT的企業,也可以思考西方企業如何對「來印度製造」做出貢獻。
鴻海積極布局互聯網+領域,為與印度當地合作伙伴建立緊密關係,郭臺銘計畫在印度德里(Delhi)、孟買(Mumbai)、班加羅爾(Bengaluru)以及海得拉巴(Hyderabad),設立育成中心,希望與印度政府攜手協助印度企業成長茁壯。
※更多徵才找工作職場相關訊息,請見【上班?這檔事】職場新聞磚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