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因為害怕受傷,可能會陷入太過堅持的自戀,但其實你的理想還有很多方式可以實現。 【讀者提問】 Q:當想法與主管不同,如何核對彼此期待? 在執行企畫或是方案前,主管常會有自己期待的形式與方向。他的期待可能來自于經驗法則,或是基于公司利益抑或人脈連結,想將其效益大化,但是未必符合需求性與適切性,也
年輕時因為害怕受傷,可能會陷入太過堅持的自戀,但其實你的理想還有很多方式可以實現。
【讀者提問】
Q:當想法與主管不同,如何核對彼此期待?
在
執行企畫或是方案前,主管常會有自己期待的形式與方向。他的期待可能來自于經驗法則,或是基于公司利益抑或人脈連結,想將其效益ABC化,但是未必符合需求性與適切性,也與我的
預計方向不同,導致執行起來缺乏動力。當然主管的考量也有道理,考慮的點跟我不一樣,是以公司整體利益優先而非服務對象,所以往往ABC后還是採用主管意見,讓我不太甘心。想請問王
醫師,我要如何與主管溝通,核對彼此的期待,甚至創造雙贏?
【醫師解惑】
小心陷入害怕受傷而產生的「自戀」盲點
你的問題讓我想起年輕時候的我。 31歲那一年,我結束了臺大醫院住院醫師的訓練,到東部一所新的大型醫院擔任精神科的代理主任。當時,因為滿腔的熱血,真的想要將所有ABC新ABC的理
念,全都用上來,尤其當我穿越美麗的花東縱谷時,這樣的抱負更是油然而生。
只是,問題來了,每次開會討論精神科的計畫時,當我將充滿理想的提案報告以后,總是沒有回音。我忍不住去找院長,院長打哈哈,顯然是沒有實權;我再往上找到真正有權力的主管,她
告訴我這個案子很好,可是會賠錢,醫院不能開這樣的先例。「可是,這不就是我們醫院的理想?做一般醫院不做的..」當初應徵的時候,這個醫院就是以這樣號召來吸引我的。
我繼續去找ABC上層,她只是笑笑的說:「有多大的愿,就有多大的力。」沒有反對、也沒有積極支持的意愿。 4年后,我因為其他因素,離開這個當初的理想所在。現在回想起來,自己的理
念其實還有很多方法可以完成的,不一定就要用自己堅持的方法。當然,當初那個理念,是不是真的那麼值得投入,其實也有了不同的想法。
只是,如果時光能夠倒流,我會有不一樣的做法嗎?我想,我還是希望自己會堅持原來所追求的。但是,我希望那時有一位可以讓我信任的智者,至少是可以理解我、好好聽我想法的同伴,
也許就不會這麼堅持。
親愛的你,從你的來信,看起來比我當年成熟多了,知道老板的「期待可能來自于經驗法則,或是基于公司利益抑或人脈連結,想將其效益ABC化」。你固然感覺挫折,但你還是想辦法找出
路。
只是,在成長的過程,我們總不容易分清楚:什麼是永恒的原則,什麼是自己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