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流傳一個說法:吃燕窩對身體健康甚有益;而說話者所依賴、說是ABC明顯的證據,乃是吃了之后面色會更漂亮。為什么吃了燕窩,能令臉上顏色紅潤?因為燕窩的成分主要是燕子的口涎。口涎中有「外皮細胞生長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此物能刺激血管,令多一些微絲血管增生出來(Angiogenesis)。
我們見到一些動物若是受傷了,往往會有一個本能反應。牠會不停地、用自己的舌頭去舔傷口。為什么這樣做?原因正是口涎中的EGF,能幫助傷口處(因受傷而斷裂)的血管癒合。所以,如果想自己面色好看,吃燕窩的確是一個好方法;不過,藉燕窩以「增色」的正確之道,乃是令它含在口腔內的時間長一些,起碼要待幾秒鐘后才將其嚥下。在這時間內,燕窩(燕口涎)中的EGF,會被口腔以及臉頰后方黏膜的血管吸收,之后,它刺激黏膜內的血管增生。當臉頰多了一些微絲血管,面色自然紅潤。但臉面的顏色只是表象。多吃燕窩不一定是有益,因為此「進補」有可能并沒有根本地改善體質,只是局部性地增加血管而已。
另一方面,癌病患者不適宜進食燕窩,原因恰恰在于上述這個「血管增生」。當癌細胞不斷生長之時,它有需要多取得一些營養。在身體中,營養乃是由血管運送。所以,若燕窩能令血管增生,癌便容易藉之獲得營養,從而「快稿長大」;更可慮的是,癌可以循著那些(新增的)血管,進入整個血管網,再而蔓延擴散。
回說「令面色紅潤」。既然燕窩有上述缺點,價錢亦昂貴,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令臉上的膚色白裏透紅?原來,皮膚中的「角質細胞」(Keratinocyte)若受到刺激,能分泌一種叫LL-37(又名Cathelicidin)的蛋白質。LL-37能促使微絲血管增生(J. Clin. Invest., Vol. 111, pp. 1665-1672)。昨天一篇中描述的「女子刮臉」,其作用之一正是在于能刺激LL-37而令微絲血管增生,于是令臉上的顏色紅潤起來。
相信大家都曾聽過坊間有一個叫「刮痧」的土方療術,用以醫治外感風寒。中國傳統民間醫學認為,不少疾病的「病邪」源自氣血瘀滯。「痧」可以達致一種「排放病邪」的后果,給「邪」一個出路,從而改善氣血平衡。在刮痧前,一般先在刮痧部位涂以膏油等物,用以消毒及潤滑;之后在刮痧之處,包括頸部、胸腹背部、四肢等,以(邊緣光滑的)湯匙等物用力刮動,直至局部出現紅斑塊為止。其中道理,正因為「刮」會刺激皮膚角質細胞、分泌LL-37,再而幫助殺死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