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欄上期介紹乾隆皇帝之「津常咽」養生法,今期續講。
據古書記載,被譽為古代「四大美人」(指「沉魚、落雁、閉月、羞花」:西施、王昭君、楊玉環、貂蟬)之一的楊貴妃(唐玄宗寵妃),因體態豐腴,又常飲酒作樂,每到夏季便感肺中積熱、胸中煩悶、口中乾渴,甚為苦惱。民間中醫告訴她口中含玉的方子,楊貴妃便口中常含一「玉魚」,用以生津沃肺,助潤聲喉。這正是古代養生家所提倡的「津常咽」養生之道。
唾液產生機制
唾液,俗稱口水、口涎,是口腔內各種唾液腺所分泌的黏稠狀液體。口腔內大的唾液腺有三對:腮腺、頜下腺、舌下腺,都是口腔周圍獨立的器官,分泌的唾液量約佔90%;小唾液腺主要在口腔黏膜內,如唇腺、頰腺、齶腺、舌腺等,其分泌量約佔10%。唾液是一種無色、無味、透明的近中性液體,Ph值約6.6至7.1。據生理學家研究,正常成年人一晝夜(24小時)的唾液分泌量為1000至1500毫升,含約99.4%的水分和約0.6%的固體物質,包含十三種消化酶、十一種礦物質、九種維生素、多種有機酸和激素等,其中含有多種血漿成分。
唾液八大功效
民間俗諺稱:「日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筆者認為,堅持乾隆「津常咽」養生法,要做到「多生唾液、不損唾液、有唾有咽」三原則,因為唾液主要具有以下八大功效:一、消化作用:消化是唾液的主要功能。唾液中含有大量澱粉酶,可初步消化熟食中的澱粉,使其分解成麥芽糖,又能通過麥芽糖酶將麥芽糖分解成葡萄糖,且食物進入胃后,這種消化過程仍能進行。二、保護口腔:口腔中的唾液流動,起到機械清洗作用,可清除食物殘渣,減少口腔中的污物和致病因子,并可防止口腔乾燥。唾液中含鈣鹽和鉀鹽,能抑制產酸細菌,減少患齲齒機率。三、溶解食物:唾液能浸潤、溶解食物,既有利于咀嚼和吞咽,又利于味覺感受。四、抗菌作用:唾液中的多種有機物和無機物,通過不同機理,可產生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防止口腔、咽喉和牙齦發炎。五、治傷作用:唾液中含有一種表皮生長因子(EGF),它能促進細胞的生長、分裂,加速皮膚組織的生長,有利于創面收縮、傷口癒合。還有一種分泌性白細胞蛋白酶抑制劑(SLPI),具有止血的功效,對傷口癒合也很有幫助。六、保護腸胃:唾液中含碳酸氫鈉,能中和過多的胃酸。而所含黏蛋白,在胃裏與胃酸作用后產生沉澱,附著于胃黏膜上,可增強胃壁黏膜的抗酸作用,有助于潰瘍病的防治。七、抗衰作用:唾液中含有一種健身益壽的物質「腮腺激素」,可有效調節機體的鈣離子代謝,并能促進骨骼和牙齒的發育。這種腮腺激素還能強化血管的彈性,活躍細胞組織的生命力,使皮膚的彈性得以保持,故被稱為「保持年輕激素」。八、防癌作用: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對強烈致癌的黃麴霉素、苯并芘、亞硝胺,有很好的「解毒」作用。可以說,唾液是一種天然防癌劑,也是人體ABC道抗癌防線,具有令致癌物質轉化為無害物質的功能。故從健康角度考慮,用餐節奏不宜太快,應細嚼慢咽,方能發揮唾液以上功效,才符合養生之道。
筆者經驗:長期堅持乾隆「津常咽」可達養生益壽功效,但需要做到「多生唾液、不損唾液、有唾有咽」三原則。
作者磚研宮廷秘方
研究助理:文芊
逢周二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