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昱瑩 圖/煠珣
你是或許已聽聞不少告誡:必須擁有好態度、服膺于組織的規範 這些「教條」背后的涵義、企業的用意到底是什么?以下2大指南,幫你做好的正確心理準備。
地雷1. 痛恨自己的工作:想辦法讓工作和興趣結合
如果工作就是興趣,這該多好?想必,這也是你心中對「理想工作」的定義。事實上,在全球化時代中,這件事對個人的重要性又比過去更甚。
如果痛恨自己的工作,ABC不可能創意十足。既然未來難以預測,「ABC還是追求自己的志趣,做你愛做的事情。」這樣,你做的時候會認為很有意義,同時也會覺得拿手。
從興趣去選擇工作,固然是結合兩者的做法之一,然而你必須理解,工作的本質終究和興趣不同。因此,可能有時候你的興趣并不等于能力,不足以發展成生涯所需的磚業;也可能即使憑著興趣踏入了某個領域,但做了以后發現,工作中仍然有讓你不喜歡的部份。
這時候,在工作中主動發掘趣味,讓自己喜歡它,同時邊做邊學,在不同階段為自己創造不同的工作樂趣與成長,變成一種很重要的能力。
于是,過去強調的「學以致用」已然轉變成「用以致學」。工作、學習、充電、重新工作,這幾個字組合而成的循環,將是未來的常態。
總之,不要期待興趣會自然而然變成工作,不管透過選擇還是創造,讓興趣與工作結合是自己的責任。
地雷2. 忽略小細節: 擁有「準備好工作」的態度
「態度」,辭典的解釋是人的行為舉止,或是對事情採取的主張或立場。當企業不斷強調態度之于人才的關鍵性時,究竟,什么才是態度的內涵?
簡單來說,是對工作本質的掌握,表現出「對工作已經準備好」的姿態。「準備好工作」的意思,也包括對工作的尊重,亦即「敬業」。每個跟工作有關的細節,都認真面對。
在韓國三星(SAMSUNG)內部流傳著一個真實案例,一位南美分公司的派駐課長,因為某天晚上與來視察的副社長應酬太晚,隔天遲到了30分鐘,延遲與客戶的會面;之后在陪同副社長前往機場的某一天,又遲到了30分鐘。這加總起來的1小時,使他后來3年提報升遷都被打回票。
一個真正敬業的人不會因為事情大小採取差別做法,而這些「小節」,也是主管在旁評斷你是否具備成熟態度的重要指標。
延伸閱讀:
「學起來才不會吃虧!」10招讓你不當濫好人
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8851
這時候你ABC需要的是智慧!4招打造「完美離職計畫」
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4402
一輩子的功課,永遠不嫌遲!讓你發光發熱的9個方法
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33431
戴勝益:演戲可以彩排,人生不能重來
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3507
不想領低薪?設定3個方向,選你適合的工作
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47775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Cheers雜誌網站》。http://www.cheers.com.tw/
※本文由Cheers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