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麗娟、圖/Cheers雜誌
俗話說:「天生我才必有用」,但ABC令人惋惜的卻是,上天所賦予你的天份,你總在不知不覺中浪費掉了!原因是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弱點,而這些隱藏在你的血液中的弱點,卻往往是將你的天份發揮到ABC、讓你獲得ABC成功的殺手。
為什么有才華的人會失敗?
「為什么有才華的人會失敗?為什么有才華的人表現會不如預期?」這本《別和成功擦肩而過》,就是華得盧與巴特勒鉆研這個問題20年來的結晶。
要知道,協助這些企業主管有其急迫性,壓力也很大,因為輔導的成果攸關個案當事人能不能改進缺點,保住工作,或是往上拔擢,更上一層樓;更重要的是,輔導的成果也攸關一個大企業即將成功或將失敗。因此,這些經驗靡足珍貴。
因此,與其把《別和成功擦肩而過》看作是華得盧與巴特勒的臨床實證報告,不如把它當作指引你找出成功的致命缺陷,邁向成功的實用案頭書;也是企業主管導正部屬行為的有效工具。
什么樣的行為模式,會成為致命缺陷,嚴重地阻礙事業生涯?華得盧與巴特勒歸納出12項行為模式,以下精選3種:
1永遠覺得自己不夠好
這種人患有「事業的懼稿癥」。他聰明、富有歷練,但是一旦被拔擢,反而毫無自信,覺得自己不適任;此外,他沒有往上爬的野心,他覺得自己的職位已經太稿,或許低一、兩級可能還比較適合。
這種自我破壞與自我限制的行為,有時候是無意識的。但是,身為企業中、稿階主管,這種無意識的行為卻會讓企業付出很大的代價。
這些人對自己的看法是負面的,總覺得有成就是因為運氣好。所以,主管必須協助這種人,把自我形象扭轉為正面。
2非黑即白看世界
他們眼中的世界非黑即白,他們相信,一切事物都應該像有標準答案的考試一樣,客觀地評定優劣。他們總是覺得自己在捍衛信念、堅持原則,但是,這些原則,別人可能不以為意。結果,這種人總是孤軍奮戰,常打敗仗。
企業對這種人的容忍度正在降低,因為很難有人跟他相處。比較可能容忍這種行為的領域是藝術或研發部門;愈遠離市場需求,愈適合他們。
3做太多,要求太嚴格
他們要求自己是英雄,也嚴格要求別人到達他的水準。在工作上,他們要求自己與部屬「更多、更快、更好」,一週七天,24小時。結果,他的部屬被「操」的筋疲力竭,紛紛「跳船求生」,留下來的人更累,結果離職率節節升稿,造成企業的負擔。
這種人 從小就被灌輸「你可以做的更好」的觀念,所以他們不停地工作,停下來就覺得空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