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使孩子乖乖的聽話,達到心中理想的模樣呢?很多家長常常只是一謂的去要求孩子,卻忘了想想自己,其實很多時候,錯不在孩子,而是家長。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缺少原則,心情好時,孩子即使犯了大錯也淡而化之不加以糾正;相反,當心情不好時,即使他只是不小心犯了小錯,也要大發雷霆甚至體罰打罵。這樣的教育方式不但容易使小孩混淆善與惡,對事情的是與非也找不到標準,還會讓小孩誤認為自己被罰是因為父母心情不好,自己只是他們的出氣筒等等,久而久之,就會漸漸的對父母感到畏懼,甚至開始憎恨父母。
孩子也是有感情而且是很敏感的,同時他們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父母在教養時應該和孩子彼此之間互相尊重,以同理心去看待。有了原則,有了尊重,同時又用耐心和愛心以理教育,孩子也會回報給你令人喜悅的表現。如果經常采用打罵的方式來管教他們,那么時間長了,他們就會產生反抗的心理,會以同樣的方式來對待他人,在父母面前也更是一副“你拿我奈何”的表現,氣煞旁人。
有一回我在速食店里看見一個小男生在游樂區玩時,和另一名小女生起沖突,那小男生對著小女生大吼:“走開啦!你很煩耶!滾到旁邊去啦!”就順手推了小女生一把,小女生跌坐地上嚎啕大哭。這時雙方家長出現,小男生的母親氣呼呼的一把抓起小男生的手臂,對他大吼說:“你搞什么呀!你一定要每次都這樣嗎?你沒看見我跟阿姨在講話嗎?給我滾到旁邊坐好!”,我突然驚覺這名母親的口氣竟然和他兒子對待小女生時相同,而且這名母親并沒有問小男生為何要欺負小女生,而事情就這樣結束了。
我想大家都看得出來,這就是所謂的“有樣學樣”,大人的一言一行會直接影響小朋友的言行,這位母親平時對待小男生的方式,小男生也會以相同的方式對待別人。正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父母親若采用打罵的方式對待小孩,那小朋友就會誤認為這就是溝通的方式;俗語說:“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親自己平時能做好,那么小朋友在耳濡目染下也就自然會做好了。再則,這位母親因為和朋友聊天被打擾而心情不悅,也沒問小男生發生什么事就先教訓了一頓,若她當時能耐著性子了解來龍去脈,并給予及時的機會教育,我想對小男生而言,這將會是一次難忘的經驗,就能避免下一次犯同樣的錯,至少也能理智地控制自己有所收斂。理智的教育孩子,才是成功的親子教育喔!@、
(http://www.kimyattawrit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