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起緣由,彤彤媽媽哈哈大笑地說:“我們常告訴孩子,千萬別讓陌生人抱,他會把你賣了,你就見不到媽媽了。”所以孩子從小就不讓陌生人抱。
由此,我想到許多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些無心之言卻無意中傷害到了寶寶稚嫩的心靈,是不是應該有一些必要的“語言禁區(qū)”呢?
當孩子頑皮不乖、任性哭鬧……,很多媽媽都會使出“恐嚇”的招數:“你再哭,大怪物就把你叼走了!”“你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等。的確,這些招兒在當下,可能效果不錯,但長期如此,卻會使孩子對生活失去安全感,甚至形成膽小怯弱的性格。
曾經有一次,我下班回家很累,女兒卻精神得很,怎么也不肯乖乖睡覺,我便采用嚇唬的辦法,故意用手捂著孩子的眼,小聲告訴她:“天黑了,我們趕快閉上眼睛。”加上我刻意做出的害怕表情,孩子真的不敢再出聲,閉上眼睛慢慢隨我一起入睡了。可是直到孩子長大,還是很害怕天黑。這讓我很后悔,這種恐嚇使孩子膽子較小,對其性格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所以我建議各位父母,當孩子因為某些事而哭鬧時,媽媽們可以采用轉移注意力的辦法,先使孩子的抵觸情緒趨于緩和,再告訴他們要求的不妥或行為的不當。也可以使用冷處理的方法對待孩子的哭鬧,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孩子學習自己調節(jié)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