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教授:我覺得要教育好孩子,需要大人去破除一下自己原來被環境或后天的教育灌輸所形成的一些固定的框架。因為這個固定的框架背在身上,你可能跟你的同事沒有什么問題,可是孩子的理解力跟他的生活環境跟我們小的時候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我們還仍然用原來形成的框架去看待孩子的行為的對和錯時,就會形成一個很大的代溝。
孩子的很多行為往往是因為跟大人之間的代溝太大,或誤解太大,他的表達又不能像我們大人這樣清楚,表達不明白的時候,他慢慢的就會出現一些身心的狀況表露在行為上,讓大人覺得他是不是不好教,或者是不是他學了一些壞習慣,或者他怎么老跟我對著干,然后自己受不了時就惱自己。所以我想放下舊有的觀念這是一個ABC基本的工作要做,你把自己的框架拿掉之后,就會發現海闊天空,你會出現一個轉變,會覺得原來孩子還是蠻可愛的,那時連你自己的脾氣、你自己的智慧都會有所改變。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因為我們習以為常了,也不知道如何更好的處理,往往使我們錯過一些教育的機會。比如在孩子剛剛學會解大便時,我們可以教會他如何去觀察大便,讓孩子從小就可以了解一些為自己的健康,為自己的行為如何把握的一些知識。我個人認為這個在兒童的發展上是一個很重要的里程碑,把這個基礎打好了,孩子就會樹立一個很好的自我形象,自信也會比較好,相對來講他會比較容易去協調配合別人。
陳教授:孩子從產生自覺性,到學會用語言表達需要有一個過程。拿上廁所為例,從孩子知道自覺地要上廁所,到告訴大人我要上廁所,這一個發展就需要很多方便的配合,其中有一種控制肌肉運動的機制。像有的孩子他等不了,你看他馬上會沖到廁所里去,有的孩子他要在馬桶上坐一會兒才能排出來,這告訴我們他的這些控制上廁所的肌肉還沒有完整的發育好。你要怎么利用這個過程鼓勵孩子的自信心,讓他愿意上廁所,而不畏縮,我個人認為這是個很重要的功課。(大部分的父母可能沒有意識到,這件事情和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有什么關系。書上也只是站在大人的立場告訴你怎樣訓練孩子上廁所成功,了去一件麻煩事,沒站在孩子的立場去看他的發展,協助他的發展。)
大人在這個過程中,和孩子的互動中會體會養兒育女的快樂,而不是老是犯怵。以后你給孩子食物時,也會很耐心的告訴他每一種食物的特性,讓孩子了解食物跟身體的關系,而不只是把小孩子喂飽了。我舉個例子,我有三個小孩,ABC小的孩子前一陣子跟我到臺灣的南部去演講的時候,因為我們要去搭長途車回家了,大概是中午的時候,肚子也餓了,我就帶著她拿了一個便當盒到路邊的面店買餐點,店里的老太太問我們要吃什么,我孩子說我要一盤青菜,當時那個老太太很驚訝,她覺得怎么會有小孩子喜歡吃青菜?(主持人:現在大多數孩子都喜歡吃肉。)對,她問我,你是怎么教的?我在這里賣面這么久了,幾乎還沒碰到過有孩子會主動說要吃青菜的。我說我只不過是告訴她青菜的作用,讓她動手做菜,讓她看到吃青菜的結果──大便的不同。
主持人:怎么去看大便?看結果呢?
陳教授:我這個小的孩子是個女兒,她從小就很喜歡漂亮的東西,也喜歡把自己打扮得很漂亮。我就利用這一點,讓她知道吃青菜與漂亮之間的關系。
我們首先得了解孩子,利用孩子身上,比如臉蛋呀,或者她喜歡的物品,用跟她有關系的,她能夠接觸到的事物給她講解她會比較容易理解。因為孩子在幼童時代,你要讓她想很遠的目標,對她來講是不實際的,那你就善用她身邊的東西來講,或者她非常喜歡的一件衣服都可以。
我們用衣服來講好了。衣服會臟是嗎?(主持人:當然阿。)那臟了要怎么辦呢?(主持人:洗嘍。)對,得洗干凈是嗎?(主持人:是)但是,你可能有這樣的經驗有時是洗不干凈的。(主持人:是的。)比如你在外邊吃飯時噴到了湯汁,回到家再洗時已經過了太久,就不容易洗掉了,那那件衣服看起來就沒那么漂亮了是嗎?(主持人:是)那我們的身體是不是也有可能有一些垃圾,而有些垃圾是在外面的,有些垃圾是在里面的。(主持人:嗯)這樣講小孩子是可以理解的。那好了,那外面的垃圾要清理的時候,比如刷牙、洗澡、洗頭嘍,可以清理干凈。可是里面的垃圾要怎么辦呢?(主持人:是呀,要排出去)是的,要排出去,拿掃把去掃怎么樣?(主持人:夠不到啊)對,那我們就要拜托青菜嘍。
要看那個小朋友的年齡,你講的方式就要不一樣,越小的孩子你要講的要越簡單。像4、5歲的小女生,你就可以跟她講那是青菜娃娃,或者是青菜仙女,或者是你利用童話書中的人物,然后把它加上青菜,她會感到很親切,孩子會感覺很神奇。孩子的世界跟大人有很大的區別,他的那種神奇的世界還保留著,如果用這樣的原則去處理孩子的事情會比較輕松,而且,你這么說孩子她也會去看結果如何。如果在生活當中一兩天之內,她就會看到效果,她就會相信你說的。
陳教授:從小教會小孩子學會觀察大便,并告訴他大便與飲食的關系,他就會很注意自己的吃食,考慮吃食對自己的健康的影響。他會主動的要求吃青菜。
主持人:作為父母我們沒有具備完備的這方面教育知識的時候,雖然是為了孩子好,可是又沒有使到正確的地方,造成了很多現在看來似乎是孩子的問題,根本的問題可能在父母這兒,對不對?
陳教授:是的。但是我們不要太自責,一般的父母都不可能有那么豐富的經驗,所以你不要太挫折,但是我要告訴你的是,當你能把自己舊有的觀念放下的時候,你一定會進步的很快,邁出一大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