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沙眼常為急性發病,呈急性濾泡性結膜炎,耳前淋巴結腫大,頗難與病毒性急性濾泡性結膜炎鑒別。凡持續3周以上而不消退者,應考慮急性沙眼。可由實驗室檢查包涵體或分離培養衣原體而明確診斷。常見者為慢性炎癥過程。除彌漫性臉結膜充血外,有乳頭肥大,濾泡形成,瘢痕和角膜血管翳。
〈1〉乳頭增生肥大,臉結膜充血、粗糙,呈天鵝絨狀;
〈2〉濾泡形成多在上穹窿部,下瞼及下穹窿部較少。濾泡大小不一,呈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膠狀不透明,色暗紅;
〈3〉瘢痕隨時間進展,在充血肥厚的組織中出現灰白色線狀、網狀瘢痕。ABC后濾泡乳頭的增殖消失,為瘢痕所代替,沙眼即告痊愈。
〈4〉角膜血管翳在沙眼早期就可出現,是沙眼的特有改變。在角膜上緣呈簾狀由上而下伸入角膜透明區,新生血管翳位于角膜淺層,整齊地停止在同一水平線上。病程長血管翳可以從角膜緣各方向伸入,覆蓋全角膜,影響視力。
沙眼的自覺癥狀輕微,癢、異物感、干燥感等。
沙眼的病程可延續數年或數十年。在這冗長的過程中,很多并發癥及后遺癥可能出現,包括瞼下垂、瞼內翻、倒睫、角膜混濁及潰瘍、眼干燥病等,則出現明顯刺激癥狀,并常引起視力障礙。
沙眼是中國內主要致盲原因之一。切斷傳染途徑,控制沙眼傳播,主要在于預防。個人要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注意經常洗手,不用手揉眼,不用別人的毛巾等。對集體方面,應改善環境衛生,在托兒所、幼稚園要認真培養兒童衛生習慣,加強衛生宣傳教育工作,檢查發現并治療已有沙眼的患兒。由于農村衛生條件較差,沙眼重復感染較多,后遺癥隨年齡遞增,預防知識的傳播更為重要。
治療沙眼的藥物及方法很多。現較為滿意的是滴0.5%硼酸金霉素、0.1%利福平、10%磺胺醋酰鈉或0.25%氯霉素眼藥水,每日4~6次,晚上涂抗生素眼膏素,效果較好。@
(http://www.kimyattawrit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