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臺灣是看不見白鶴的!真實的白鶴是否如村里的武陣一般,當白鶴童子舞弄白鶴,穿戴白鶴裝扮之人,就需兩手握翅擺動模仿白鶴飛舞模樣,時快時慢、時進時退、時飛時跳,甚而與另一白鶴陣頭相對峙時表現(xiàn)出昂首、振翅、踢腿相斗的情形呢?生動傳神的表演除了讓人看得目不轉睛,也讓我興起想前往白鶴棲息地一窺白鶴風采,解答幼時至今多年的疑惑。
二、認識白鶴
白鶴(學名:Crus leucogeranus;英名:Siberian Crane)
白鶴是全球性瀕危動物,在中國被列為一級保護動物。亭亭玉立時,通身雪白,潔白無暇,展翅稿飛時,ABC外圍一輪墨色初級飛羽方才呈現(xiàn),白棠黑袖,所以又稱黑袖鶴。頭頂與面頰前部裸露,呈鮮紅色,邊緣有白羽圍繞,恰似頭戴白帽的修女,所以被西方人稱為修女鶴。
體長120-135 cm,體重5-7千克,雌鳥較小。眼珠為金黃色,嘴暗紅色直而強健,腿和趾是粉紅色。終生一夫一妻制繁殖,營巢于開闊苔原沼澤地的淺水地帶或水中土丘上,繁殖期間白鶴成對或家族活動,家族間彼此保有數(shù)公里以上的繁殖領域,互不侵擾。6月上旬回到繁殖地的白鶴開始繁殖,一般產(chǎn)2枚卵,雌雄共孵,孵化期30-35天,7月上旬小鶴陸續(xù)出殼,1-2天即能跟隨雙親漫步,3個月左右就具備飛行能力。在天擇下,父母僅帶領ABC生存的幼鳥,三只為一家族,10月離開繁殖地。遷徙季節(jié)卻是集結上百只的大群南下越冬,遷徙飛行時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3-5歲性成熟,幼鳥成熟前羽色為黃褐色。雜食性,主要以苔屬植物的根與嫩芽為食。壽命可達50-60年。
11月抵達度冬地的白鶴仿若趕集,白鶴家族一家族一家族接力綿延遍布灘地,成千群聚是難得一見的場面。日行性的白鶴常在水深30公分稿,富有植物的淺水邊覓食,覓食時嘴和頭沉浸于水中,頭與身體幾乎成一直角,有力地將水生植物連根拔起,然后抬頭將其吞下。性情膽怯機警,覓食時會不時地抬頭向四周觀望,稍有危險,立即起飛。晚上則成群地飛到灘地歇息,由1-2只雄鶴擔任"哨兵",遭遇危難,即向伙伴發(fā)出逃難的警報。3月中、下旬飛離越冬地。5-6月回到西伯利亞繁殖地的雄鶴鶴會豎展翅翼,伸屈頭頸,稿聲嘹唳,雌鶴則應聲作態(tài),成雙入對,繁衍來年的新生命。 @
~~待續(xù)~~
(轉載自Hsien's 野生世界攝影)
(http://www.kimyattawrites.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