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場區(qū)分出幾條挖煤路線,分別由幾個小包商承包某幾條路線,自己請工人幫忙挖煤礦,然后再向礦場請款。在挖煤礦挖了兩年之后,為了賺更多錢,我也開始當起小包商,包下整條路線,請五個工人幫我挖煤礦。
當小包商有個好處,賺來的錢,扣除付給工人的工資后,其余都是自己的。當時我還是個國二的小毛頭,要讓大人愿意跟著我做,就必須給他們比較稿的工錢,他們才會點頭。給工人工資稿一點,風險自己承擔。這樣一來,除了自己的工資外,還多了一些利潤,算一算,收入大約是我當小工工資的兩倍以上。
其實,當小包商賺的還是少許的工資差價,跟領薪水沒有太大的不同,有時候工人還會跟你借錢。挖煤礦的工人生活一般都很拮據(jù),經(jīng)常得跟工頭借錢。雖然我們家也很窮,但是為了當小包商賺取較大的利潤,有時候也不得不借他們錢。
有一個工人因為太太生病,跟我借了六百元,過了兩天他自己被石頭壓傷,躺在醫(yī)院無法工作,家里生活陷入困境,你怎么好意思要他還錢。沒有工作,扣不了工資,錢當然也就要不回來了!
想一想,還是賣東西比較好賺,成本一百元的東西可以賣三百元。做生意盈虧自己負責,一次賺兩個月的薪水,也是有可能的事情。做生意才能發(fā)財,想靠領薪水發(fā)財,猶如煮沙,欲成佳饌,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于是,我又開始東想西想,看看還有哪些能發(fā)財?shù)纳饪勺觥?p>從小我就很會動腦筋,雖然撿過破爛、除過草、賣過菜,但是菜一把才兩、三塊錢,賣一把賺一塊錢,而包整片山除草,也只能賺一、二十元,對于改善家境,實在緩不濟急。有一天,我在鄰近的山區(qū)閑晃,發(fā)現(xiàn)地上樹枝俯拾即是,我心想,只要彎下腰,撿起樹枝,到市場又可以多賣一些錢。
以前鄉(xiāng)下沒有瓦斯爐,也沒有電磁爐,煮飯、燒水都是用灶燒煤炭、木柴生火,但是木炭的燃點比較稿,直接燒炭很難點著,需要先將木柴或是小樹枝點燃,當做助燃劑,鋪在木炭下面,待木炭慢慢燒紅,火才生得起來。
住家附近的樹枝多半都會被左鄰右舍撿光,為了撿拾更多樹枝,我必須走一個多小時的路,到更深遠、人煙罕至的山區(qū),才有比較多的樹枝。某個周末,我跟父親借一臺拉水肥的拖車,就往深山里去,從禮拜六開始撿,天黑后就坐在大樹下蓋著外套睡覺,等天快亮了,再起來繼續(xù)撿。
撿了一些干燥的樹枝、竹子后,我先把它們整理好,大枝和小枝分開,用繩子一捆一捆綁好,堆了滿滿一車后,就推到山下來賣。
當時每家每戶都需要這種干樹枝,但多半都是撿來自己用,沒有人拿來賣,所以究竟要賣多少錢,我也沒概念,只知道賣太貴,可能沒人會買,所以一定要比木柴便宜。
快速累積利潤
小捆的樹枝我賣五塊錢、大捆的十塊錢,價格這么訂沒什么特別的道理,只是因為五塊十塊比較好算。我約略算了算,一車大約可以賣到一百多塊,就開始沿街叫賣:“干柴!干柴!便宜的干柴啊!”友蚋村大概有四、五百戶人家,我從村里開始叫賣,準備賣給一些比較有錢或是懶得自己撿柴的人家。
一直叫到喉嚨都快啞了,在七分寮賣到一半時,遇到一位認識的歐巴桑,她看到我推了一車的干柴樹枝,覺得很納悶。我告訴她,今天剛好撿了很多柴到車站來賣,看看能不能賺一點錢,幫助家里生活。
“太好了!今天我兒子和孫子都要回來吃飯,中午要燒很多菜,我正在煩惱要去哪里撿柴來燒木炭。”我把車子推了過去,她問我要賣多少錢?我說:“小捆五塊錢、大捆十塊錢。”歐巴桑想了一下就說:“這樣好了,這一車我全都買了。我兒子、孫子加起來大概有幾十個人,這一車全部買下來,可不可以算便宜一點?”
本來一車應該賣一百五十元,后來我只算她一百二十元。歐巴桑看我年紀這么小又這么肯打拚,也很阿莎力地答應了。
回家后,我把一百二十元交給母親,她嚇了一跳:“兒子,你昨天晚上沒有回來啊?”我說:“對呀!我剛剛賣撿來的柴,賣了一百二十元,比挖煤礦還好賺。”
從此以后,只要是假日或放假沒有挖煤礦,我就跑去山上撿樹枝,從村里賣到村外,再從村外賣回村里。我又想到,鄉(xiāng)下人比較沒錢,所以賣得比較便宜,如果我推到比較大的市鎮(zhèn)去賣,價錢應該會比較好。
于是我用走路的,慢慢將車子推到汐止、五堵,單程大概就要花上兩個鐘頭。不過我在汐止可以賣兩倍的價格,小捆的賣十塊,大捆的賣二十塊錢,賣完一整車,就有兩、三百元的收入。@
摘 自 《王永慶的球僮》 商周出版社 提供(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