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應(yīng)該都會有個共同的疑問 -
"為什么詐騙集團(tuán)老梗都能騙到人? 被騙的是白癡?"
讓我們看看這個故事....
-----------------------------------------------------
色字頭上一把刀!
海洋大學(xué)四年級陳姓男學(xué)生接到手機通訊軟體LINE訊息,
長相甜美的「雅琪」不斷挑逗他說,「你還是處男嗎?」
「想不想來段特殊的性經(jīng)驗?」看得他心癢癢赴約,
結(jié)果她要他先買游戲卡,他花光戶頭1萬6000元仍未見到她,才驚覺被詐騙。
警方表示,8日晚間近9時,陳男接獲自稱「雅琪」的女子訊息,
要求加入好友,他見對方是名「正妹」,
于是通過她的請求,她不斷問他「想不想出來見一面?」
據(jù)了解,陳男看了實在凍未條,
當(dāng)晚11時多搭計程車到指定超商,
但沒看見她,她傳訊息要他先買游戲卡,
她隨后就到;他陸續(xù)買了14張游戲卡,
把序號和密碼LINE給對方,總共花了1萬4000元。
警方調(diào)查,陳男傳完ABC后一張游戲卡的序號和密碼后,
問她「可以見面了吧?」她卻要他再買,他回說戶頭已經(jīng)沒錢,
沒想到她就此消失、人間蒸發(fā),他再也沒收到訊息,才恍然大悟是樁詐騙。
陳男無奈對員警說,他只是想見「雅琪」,不見得要和她發(fā)生性行為,
「我哪知道是騙人?」警方說,這是典型的LINE詐騙手法,
日前海大也有大一生被騙8萬元,呼吁看到陌生女子主動示好,不要以為是飛來豔遇,否則恐損失慘重。
類似的"故事"幾乎每個月都會上演,
以前可能磚挑老人來騙,現(xiàn)在"大學(xué)生"也變成肥羊。
回歸到一開頭的問題,
我們應(yīng)該說是被騙的人笨,
還是說詐騙集團(tuán)真的太厲害呢?
美國加州大學(xué)(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社會心理學(xué)ABC新的研究,
Robert Gordon 博士提出一個我個人認(rèn)為非常合理的看法,
這一切雖然看起來都是"類似的詐騙話語",關(guān)鍵在于"情境"變數(shù)(Scenario)
什么叫做"情境"呢?
就算是"相同的言語",
聽在不同的人耳中,感受截然不同,這就是所謂的情境,
也許詐騙集團(tuán)只是採用相同的劇本,但被受害者主觀解讀后,
所產(chǎn)生的"情境"就是"主觀化"的意識形態(tài)。
簡而言之,
就算是胡謅,只要碰巧令當(dāng)事人進(jìn)入情境,
就非常有可能取得對方的信任,以至于"受騙上當(dāng)"。
舉例來說,
打電話說"你的女兒在我手上"這個梗雖然很爛,
我想這邊所有人聽來,都會認(rèn)為根本就是白癡才會信,
但如果為人父母,體驗過"兒女走丟"的感覺的話,會被騙也是可以理解的。
又ABC常碰到的感情詐騙,
要是受害者剛好非常"饑渴",
這個情境中就算是很假的唬爛,
其下意識也會"甘愿去欺騙自己",對號入座了。
這個道理也可以用在"追女"上,
很多人都會質(zhì)疑,看那么多書,
為啥有人用的方法有效、有人同一個方法都無效?
到底是這些搭訕用語有問題、還是人根本上有問題?
其實說白了也就是"情境",
會營造出"吸引人"、"讓對方信任"的情境的話,
那就算都沒講話,也很有可能成功,反之看再多話術(shù)也都會失敗。
好吧,
要是你還不知道什么是"情境"的話,
我就再舉一個更貼近各位的例子吧!
答案就在這段話 -
美國加州大學(xué)(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社會心理學(xué)ABC新的研究,
Robert Gordon 博士提出一個我個人認(rèn)為非常合理的看法,
這一切雖然看起來都是"類似的詐騙話語",關(guān)鍵在于"情境"變數(shù)(Scenario)
根本不存在的 研究 和 教授,
又怎么會有人信呢?
確實,不是被騙的人笨,
也不是欺騙者的手段稿明,
而是在一個"情境中",就很容易相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