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起,美國石油產業組成的美國石油研究所就告訴美國民眾,與石化廠為鄰的牡蠣,不但不會受到負面影響,還會長的更好。
美國石油研究所英文是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簡稱API,以研究所為名,實際上就是石油產業組成的公會組織。
--
Uploaded by GurthangAnglachel
1960年起,美國石油產業組成的美國石油研究所就告訴美國民眾,與石化廠為鄰的牡蠣,不但不會受到負面影響,還會長的更好。
美國石油研究所英文是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簡稱API,以研究所為名,實際上就是石油產業組成的公會組織。
uploaded by CNBC
五月份,BP在墨西哥灣發生漏油災難時候,API主席還在電視新聞上大言不慚的捍衛石油產業的海底石油鉆探權,藉口是美國仰賴石油與天然氣。
這則是墨灣漏油事件之前的2月份發表的,他們為了反擊zhongyang與地方政府投入再生能源發展,而以化石能源產業提供就業為名,在這兩年發起了一個「能源明日」行動 。 行動的主旨就是要民
眾協助他們,要求國會議員反對向化石能源增稅、并且反對參議院通過《美國清潔能源
安全法案》以及其他相關的再生能源法案。
這個行動一直持續到現在,還在猛打廣告,但行動策略有了改變。下面這是2009年初的一系列廣告之一,這系列除了強調能源安全與一些模糊的綠色概念,都是白淨稿質感的畫面。
同時發出的廣告,還有一系列,是以庶民觀點在陳述化石能源加稅后,會使民眾負擔變重,而且小公司經營更困難。
然后,API也弄了一個草根行動「Rally for Jobs」,2010年9月1日在德州集會,向歐巴馬喊話說,提稿化石能源稅收就是提稿失業率,并且政府不要干預化石能源產業的發展(就是徵稅、禁
止海底鉆油)。然后這個「草根團體」在9月巡迴各州,辦更多集會,在各地媒體增加了很多能見度,幾乎是鋪天蓋地,遍地開花。
ABC后話題再回到牡蠣的廣告。這裡有Plenty TV製作的石油產業電視形象廣告史。除了經典的牡蠣外,還有迪士尼團隊製作的卡通(API資助),這則影片在Youtube上面有。
uploaded by PlentyTV
影片中沒有提到的是,API還資助製作了美國石油開拓者(American Frontier, 1953)紀錄片。
oaded by industryfilmarchive
我覺得,以前的行銷是在塑造神話,或是在愚民。現在民眾變聰明后,就要藉由「能源安全」、「就業保障」來唬攏民眾智識與情感,進而操縱民粹。
就是如此這般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