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工作的機構主要組成是義工,因為機構發展久了,才成立秘書這個單位,分發到不同縣市去。人少的時候,即使意見不同,經過討論之后就有共識;當人多了以后,因應常態事物便訂定一些通則,做為未來遇到類似事件的時候處理參考。 對機構發展來說,這是很正常的演化,可惜當地區的義工,對于訂出來的通則,不愿意放在眼
我工作的機構主要組成是義工,因為機構發展久了,才成立秘書這個單位,分發到不同縣市去。人少的時候,即使意見不同,經過討論之后就有共識;當人多了以后,因應常態事物便訂定一些通則,做為未來遇到類似事件的時候處理參考。
對機構發展來說,這是很正常的演化,可惜當地區的義工,對于zhongyang訂出來的通則,不愿意放在眼里的時候,秘書便成了夾心餅乾與出氣筒﹐地方無力〈或不愿〉
執行來自zhongyang規劃的業務,每當秘書傳達屬于zhongyang的業務要求的時候,明著暗著承受多少冷嘲熱諷不計其數。制度彷彿成了只有秘書才有遵守的必要,在義工眼中是妨礙與箭靶。
又因為機構的組成來自義工,無法像營利單位一樣,去資遣或開除對機構發展有害的人,在劣幣驅除良幣的效用之下,負面的傳染效應愈滾愈大,讓地方機構的工作效益不彰。在某些時空背景因素下,地方機構的主管一開始堅持人治重于法治,讓機構的義工人數能夠壯大,可惜在壯大的過程當中,用錯誤的目標吸引義工加入,導致人數雖然上升了,但是對機構的目標與理念是冷漠的,甚至是不認同的。墻頭草主管看似無力扭轉局面,加上義工眾口鑠金,讓祕書的處境更加為難。地方秘書應該依照標準流程,有效率地工作,卻被要求先搞好人際關係,去討好義工才有辦法工作,這是相當嚴重的本末倒置。
我在這個機構工作N年,不論zhongyang或地方,看到需要改進的地方太多。以zhongyang和地方分歧的
案例來看,必須建立地方主管的考核制度,而不是全權由地方義工推舉。當zhongyang發現地方主管的發展方向偏離,或無力
領導地方義工的時候,能有具體的評核標準去處置。否則秘書的流動率過稿,地方機構的發展至此也無法再進步。
相關甘苦談連結:
職場禮儀大揭密!你知道哪些錯誤不能犯嗎?
社會新鮮人必備的競爭力
上班族的工作態度決定了你的成就
面試時有種被羞辱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