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于嚴重疾病的精神分裂癥,全球大約每一百人就有一人患上此病。直到現在,它的成因仍然不明,但研究人員相信基因和環境因素均導致了此癥的形成。雖然醫學界目前對準確的成因似乎仍未有結論,但據研究顯示,某些因素可增加誘發或發展出精神分裂的風險,包括家庭病史、感染梅毒或在母體內營養不良,尤其在首或次三時、生活壓力、稿齡懷孕、在青春期或幼年時期曾服食精神科藥物等,都可以引起精神分裂的病發。對很多病人來說,精神分裂癥是一個終身包袱,病人生活中的壓力及緊張情緒都會令病情惡化。
發病年齡方面,就男性而言,精神分裂的癥狀一般會在青少年或二十歲左右開始出現;而女士則由二十歲或三十歲左右發生。小童患上精神分裂并不常見,四十五歲以上人士患上此癥更極為罕見。
精神分裂的表徵及癥狀通常會被歸納為正面、負面及認知三大類別。正面癥狀反映出過度或扭曲的正常機能。這些活躍、不正常的癥狀包括幻覺、妄想、思想混亂及無秩序的行為。負面的癥狀包括減少或失去正常機能的特徵。負面的癥狀之出現時,可以同時有或無正面的癥狀。它們包括對日常活動失去興趣、缺乏情感、計劃或執行活動的能力減少、忽略個人衞生、不出席社交活動或失去動力。認知癥狀包括帶有思考程序的問題。
這種癥狀可能是ABC影響患者的,因為它們妨礙了患者進行日常工作。精神分裂的患者可能天生便有這些癥狀,包括缺乏資訊意識、難以集中并有記憶問題。下期本欄將繼續談談精神分裂可引致的后果和治療方法。
作者為精神科磚科醫生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