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指出,肉食生產(包括養殖牲畜、加工過程、包裝及運輸)製造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約五分之一,當中畜牧農業每年生產稿達一百萬噸的甲烷,主要是因牛、羊類牲畜的消化過程和其糞便而產生的,而加工過程更會額外增加碳排放。
由于城市日趨富裕,全球肉類生產需求大增,加劇惡化溫室效應。美國農業部2011年指出,香港已成為新一代的「食肉都市」。多個環保團體現正推廣一星期一天無肉日,以減少食肉來救地球。
從營養角度分析,減少食肉可避免吸收過多飽和脂肪,由于飽和脂肪會增加血液中膽固醇的水平,并降低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度,減少攝取可幫助減低患上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風險。
另外,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指出,紅肉所含的血紅素會破壞腸內壁的細胞,增加大腸癌的風險;而加工肉食製品含有大量致癌物質,定期進食少量比進食新鮮紅肉更易患上大腸癌。
因此,世界衞生組織建議多菜少肉的飲食方式,預防患上上述的慢性疾病。
低碳飲食目標是從肉食生產和消耗過程中,減少地球資源虛耗。建議一、以蔬菜為主:以豆類和深綠色蔬菜(如西蘭花、莧菜)代替奶和肉類的蛋白質、鈣質和鐵質(植物性鐵質吸收需以維他命C的水果作配合)。二、選擇新鮮時令和本土食物:減少冷藏和運輸的資源外,所含的營養更豐富。三、簡易烹調方法:少油快炒、清蒸、涼拌,減少燃料消耗又達致少油飲食原則。四、減少廚余減碳排放:學會控制份量不浪費食物。
低碳菜式做法簡單,而且營養豐富又美味,例如原只菠蘿豆腐乾炒飯、秋葵云耳燴素菇、蓮藕花生湯等,鼓勵大家都以嘴巴來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