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癢啊!癢到發火,皮膚抓得滾燙了!
是的,但我們能改變使用肥皂的習慣嗎?
我說的戰爭,正是我們自己與皮膚之戰。
也因為現代生活被化學品包圍, 我們要突破重圍,重新學習使用安全的肥皂。
這場戰爭,我認為是很難平息的,因為我們對沖涼,早就建立了一套偏執和熱愛。明明知道過度清潔有害,卻仍是一頭栽進去。
栽進去?那是什么呢?
那正是對肥皂的誤解和濫用,對沖涼的偏執和熱愛。
去年初,我和七位喜愛手工肥皂的朋友,組成了手作仔肥皂及護膚品的合作社,我們出售肥皂師的手工皂及材料,也開班教授手工皂和hand cream等,既然是合作社,我們也像社會主義的人民公社,成員落手落腳做,我每周六例必到店當席,日子有功, 逐漸發現顧客許多皮膚問題。
當前北風呼呼吹,皮膚乾燥是常見問題,有些客人一走進來就問:「有什么肥皂洗了不身痕?」亦有說:「身痕啊!不要給我靜下來,一靜下來,就要抓!」
哈哈,現代人買肥皂怎么不問洗得乾凈不乾凈,而問洗得滋潤不滋潤!那么,我們不如先回到問題的基本—— 我們為甚么天天洗澡,三成顧客還說早晚洗,不管現在已是隆冬。
我還發現幾乎十個客九個說皮膚乾燥,幾乎沒人像我說皮膚滋潤、良好。他們皮膚的其他問題也多,平均十個中有一個有香港手,二個有皮膚發炎或腳踝龜裂。我以前也訪問過不少皮膚科醫生,冬天來看皮膚癢的人實在很多。
來合作社的不少顧客都在尋找宇宙ABC強沖涼皂,而我卻溫吞的告訴他們,冬日身癢如同社會問題,并非找到絕世好枧就了斷。若要擁有潤澤不癢不痕的冬日肌膚,問題一半來自肥皂,一半來自過度熱愛清潔,少部分人因為吃的沒油水。
肥皂是怎樣煉成的
顧客常問我,他們現在用的某某牌子肥皂或沖涼液好不好,那他們不如先反過來認識甚么是好肥皂;我愛推廣本地手作,那當然從天然手工皂說起。
當我們DIY或購買手工皂時,不要先貪靚,又或貪芒果脂皂羊脂皂等款式,先考慮的應是—— 成熟程度,即皂化過程的鹼,在整塊肥皂里是否反應完成,達到PH7。無論打著什么油製作,我仍會建議買安全成熟的手工皂,由製作當天起放置兩個月或以上的肥皂,而不是數周而已,因為手工皂放久一點就能讓鹼完成反應。網上現時流行各式各樣的肥皂師手工皂,還有人奶皂、Kefir 乳酪皂,網購時應選信譽好及測試為7的手工肥皂。因為不是手工就是好,這等于吃山草藥,不是天然就可以扔進口。
手工皂ABC選成分簡單,冷製和熱製也可以,都是用植物基礎油結合溶于水的氫氧化納(NaOH,是從海水電解出來的一種強鹼性物質),脂肪酸穩定的基礎油包括橄欖油、甜杏仁油、芒果油及牛油果油等,不同功能的肥皂來自混合多種不同性質的基礎油, 包括清潔能力強而爽的椰子油,滋潤性稿而低泡的Jojoba油。氫氧化納跟油結合后就沒有了自己,二者化為脂肪酸鈉及甘油,即是肥皂,大概經過兩個月的皂化過程,成為成熟的肥皂。
植物油做的天然手工皂潔力溫和(動物油的潔力強,去漬洗碗好),製作材料簡單,浴后沒有殘留在身上。但各派肥皂師可以混油複雜,追求不同親膚質感及功效的手工皂,洗后是否親膚滋潤而不油感,就要看肥皂師的功夫,以及是否超脂皂(Superfatty),即用較多油入皂較低NaOH。然而,一般橄欖油混椰子油的手工皂,洗感已很細緻及泡沫適中,洗后肌膚柔潤不乾燥。工業生產的肥皂,若然也採用天然材料,并以鹽泡過程減低強鹼性,本來也一樣可靠,但問題是快速生產的肥皂和沖涼液加入太多香料、消毒劑、保濕劑、防腐劑、起泡劑和穩定劑等等, 而手工肥皂則只採用香薰油。
每周六我到合作社當席時,都會儘量幫忙顧客選用肥皂,但十個有八個都話手工皂煩,習慣一按就有懶得搓,寧可做沖涼液的死硬派。但我也發覺死硬派都仰慕臺灣某某肥皂的大名,旅行臺灣時買來做手信,自己則忘卻小時候搓番枧沖涼的樂趣。
乾燥季節不沖涼?
很多人都以為沖涼液就是肥皂加水,液體化了就是。但事實上, 這種一廂情愿的皂基型沖涼液,因為手工細緻,目前市面出售的不多。而市面上一般買到的沖涼液,主要分為兩種,一是表活型的沖涼液,即是利用表面活性劑製作,泡沫豐富,多是弱酸性, 缺點是洗后會感到滑潺潺,同時皮膚要天天與香精和添加劑戰爭。另一種沐浴露是表面活性劑和皂基混合型,泡沫多,低殘留感,沖得頗乾凈,但洗后皮膚較乾。
不過,城市人四處尋尋覓覓皮膚不癢不乾的奇妙肥皂,但可惜給你遇上也不能100%幫到你,因為還有一半問題不在肥皂身上, 而是在自己身上。
關鍵是進入秋冬乾燥季節前,我們就要準備這場皮膚與肥皂大戰,我常跟顧客說:「我們的皮膚,突然從夏日濕度80-90%去到進入秋冬的45-60%,但你仍是依舊過著城市人上班前沖涼, 睡覺淋浴的樂趣,皮膚是怎樣受得了呢?」
我說,皮膚還未來得及補水或分泌自家滋潤油,就給你用肥皂清掉,于是,我建議:「可否隔天才用肥皂,或只擦屁股和腋窩?」大部分回應都是:「不用番枧?唔得!咁污穢!」我再問:「那能否不用熱水,用暖水?」答案又是:「唔得啊!ABC喜歡就是熱熱的水沖涼!亅「那可否在濕度55%以下時,隔天沖涼?」「唔得,總之唔沖涼就感到好污穢。」
我曾建議一些顧客太乾燥的日子,晚上泡腳就是,但大家異口同聲說:「咁污穢!」
香港人怎么這么熱愛沖涼,我只好建議這些對肥皂有執著和熱愛的客人,浴后涂body butter。
我這位店小二也發現有些顧客臉無半點油光,問他們飲食怎樣? 竟是怕油怕得很,就連吃條菜也得沖一沖,那我問,你平時眼睛是否也很乾?「是啊?你怎么知道?」我語重深長說:「我們的皮膚、關節、粘膜及毛髮,都需要油啊,夏天這樣吃,冬天怎么也這么清!」
正如我所說,冬日周身癢,像社會問題非單一成因,難道我們不明白,這樣的偏執和熱愛,將為皮膚帶來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輸了,皮膚將愈來愈脆弱,冬日痕到爆火,往后的秋冬重複發作。但如果我們能微調生活習慣,不僅低碳環保,皮膚也重獲生機。
文、圖:一心
(作者曾為醫療版記者,推廣天然手工皂,現為Love Handmade Store合作社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