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往父母在產前或嬰兒講座中,ABC關心的是政府提供的疫苗和私家醫生的疫苗有何分別、是否要到私家醫生補打、在政府沒有打的疫苗、哪一個牌子的疫苗較好等等。現代父母對孩子疫苗注射卻有兩極化的看法,而且對疫苗本質較少著重。以下有6個現象,讓大家了解多點。
1.大部分家長愿意讓孩子注射所有正常的疫苗,但有少部分不讓孩子注射疫苗。后者的家長有強烈的獨特想法,多數閱讀20年前關于疫苗導致自閉癥的報道,以及延伸報道,認為所有疫苗都是毒物。
2.不肯注射疫苗的家長,不會要求醫生在文件上協助和身體健康的指導,因為他們已清楚了解學校、醫生和衞生當局的立場,他們亦ABC知道自己的立場如何表述。
3.家長基本上已經明白政府提供的免費疫苗,與私人診所提供的收費疫苗質量差不多。所以,他們自己會在收費和環境這兩項選擇下作決定,醫生的意見并不是考慮之列。
4.家長衡量的「額外疫苗」(即政府沒有提供)的因素是額外的價錢、多少及孩子生病后的后遺癥,即是經濟學上的「機會成本」。至于孩子是因生病而可能受到的痛苦并不在考慮之列。
5.至于每年都需要的流感疫苗,很多父母自己都不愿意注射疫苗,因為他們自覺抵抗力較強。就算孩子需要注射,一般也只會在社區出現爆發才急急進行,可能因為這樣才「ABC劃算」。
6.愈來愈多父母對要出外旅游相關的疫苗有興趣,原因是父母愈來愈喜愛帶孩子出外享受旅游的樂趣。甲型肝炎疫病、口服輪狀病毒疫苗、日本腦炎疫苗等都是家長常常詢問的。
文:張杰醫生
作者為兒科磚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