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指導學生進行心得感想寫作時常常會發現,低年級兒童常沒有明確深入的心得與感想,他們常常會寫“我覺得這篇文章很好。”“我很喜歡這篇文章。”之類的籠統的文字,無法明確表示其閱讀心得與感想。這種情形的產生是因為幼兒尚未學會欣賞文章,所以無法確切的描述閱讀心得,也無法表達他的感想。
本文提供一些欣賞文章方向輔導兒童欣賞故事,寫出一篇完整的故事心得。
一、故事的觀點與主旨
文章的觀點是指文章的立論基礎,例如附錄中“騎墻狀元”的故事,是以“道德”觀點為內在立論基礎。在寫心得感想時可先介紹一下書中的道德意義然后再由這觀點表示自己的看法。
“主旨”是指在這個觀點下所要闡述的道理,例如附錄中“騎墻狀元”的故事要闡述的即是“人的一思一念,另外空間的無數生命皆歷歷在目,拒色守正念,上天的報應絲毫不爽”在寫心得感想時可寫下自己對這個道理的看法,以及文章對自己的影響。
二、書中人物
書中人物的遭遇與性格決定了文章的走向,所以由書中人物的性格與遭遇發揮是寫心得體會的一個方向之一。書中人物包括主角與配角,在寫心得體會時可以由這些人物的遭遇發揮與扮演的角色著手,寫出書中人物扮演的角色、觀念、做法,并寫出自己對這觀念做法的看法“如果我是主角我會......”
例如附錄中“騎墻狀元”的故事,“故事中主角能拒色守正念,我覺得這是相當正確的觀念,因為......。要是我是主角我也......因為......。”“書中美艷的婦人放縱自己的情感......我覺得這是不對的因為......”
三、故事關鍵情節
故事情節讓故事峰回路轉,引人入勝,針對故事的一些情節進行討論、批判、分析也是心得寫作的方向之一。在寫心得時可以引用書中讓你記憶ABC深刻的一句話或一段文章,加以討論、分析或批判,并寫出自己的看法。
例如附錄中“騎墻狀元”的故事,我覺得讓我印象ABC深刻的一句話是‘當書生重新登上梯子,已經騎到墻上,準備翻身而過時,他又想到的“這ABC終還是欺瞞不了上天啊!”’因為“舉頭三此有神明”......。
四、個人經驗、社會現象與文章的呼應
欣賞文章與讀者的交流就是感想,好的作品對讀者能讓讀者融入故事并有反省的空間、并使個人生活體驗、社會現象與文章的交融。在個人方面,個人經驗可以與文章進行對照,例如“我也曾在四下無人時撿到1000元,但我覺得這不是我的錢,所以我把錢送到警察局……。”
在社會現象方面,社會現象也可以與文章進行對照,例如“現在的法律只能人看的到的時候才能約束人,只有人真正能以道德約束自己的行為時......。”
五、文章的寫作技巧
文章所使用的技巧包括作者遣詞、用字、布局、修辭的技巧。例如附錄中“騎墻狀元”的故事中,“作者筆下美艷婦人不斷的誘惑,可以凸顯世間引誘的兇猛,而那道墻既是實體的墻也是顯現書生內心道德之墻......。”
兒童如果以上述幾個方向欣賞文章就能暸解文章的意涵,并能寫出一篇完整的閱讀心得感想。@*
* * *
附錄“引自副刊”
騎墻狀元
文/清言
明朝嘉靖年間,有一位書生非常英俊而有才華,他的東鄰有一美艷的婦人,對書生非常欽慕。有一天,婦人的丈夫外出了,她便透過墻上的洞隙招呼書生過去。書生此時也心動了,問:“我怎么過去啊?”
婦人對他說:“你是個讀書人,難道不知道‘東家墻’嗎?”書生隨即取來梯子,踏上梯子準備逾墻而過,這時,他忽然轉念想到:雖然這樣可以瞞過人,但欺瞞不了上天啊!遂即便從梯子上下來了。
婦人見書生還不過來,轉而又回到原來那個洞隙的地方來挑逗他。結果書生又心動了,他重新登上梯子,已經騎到墻上,準備翻身而過時,他又想到:這ABC終還是欺瞞不了上天啊!
于是急忙返身下了梯子,關上門不再出來。第二年,這位書生鄉試登科后進京赴試。在開始考試的前一天晚上,主考官正在秉燭獨坐,心想狀元會是什么人時,忽然聽到耳邊有聲音說道:“狀元乃是騎墻之人。”
放榜后,主考官向新科狀元談起了這件奇怪的事,沒想到狀元正是前面提到的那位持正修身,面對女色誘惑,ABC終堅守住正念的書生。書生把自己的這件往事一說,主考官終于恍然大悟。天不可欺由此可見一斑,這就是我們傳統文化中講求“暗室慎獨”的原因。要知道人的一思一念,另外空間的無數生命皆歷歷在目,拒色守正念,上天的報應絲毫不爽。
(weiab.tuozhan.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