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歲的林棖彩說,農村時代醫(yī)藥不發(fā)達,兒子出生后沒多久出麻疹發(fā)燒,原以為只是一般感冒,結果卻因稿燒不退,導致兒子語言神經受損,成為聾啞人,成年后也娶同為聾啞人者為妻。
林棖彩說,他很擔心兒子、媳婦所生的三個子女是否也為聾啞人命運,幸好三個小孩出生后都沒有遺傳父母的聾啞,都是正常的。
為了彌補兒子、媳婦教養(yǎng)子女的困難,晉身祖父母級的老夫妻卻也不得閑,毅然挑起代子教養(yǎng)的責任。
李寶址回憶說,三個孫子陸續(xù)落地,他們夫妻倆年紀一大把、也得三更半夜起來為小孫子泡牛奶換尿布;稍大,還得在地上爬來爬去陪孫子玩樂;入學后,阿公得天天接送孫子上下學,有時阿嬤還得以父母身分參加“母姊會”,夫妻倆一把老骨頭,每天忙得昏天地暗。
林棖彩說,為了要教孫子向學,自己得以身作則。他說,多年前,白天他送孫子到國中讀書、晚上則是他到國中補校讀書,祖孫一起念書、互相砥礪加油,祖孫同校、卻也其樂融融。
對三個小孫子的教養(yǎng),林棖彩說,夫妻倆一方面得扮演慈祥和藹的爺爺奶奶,疼愛三個孫子,一方面卻也得板起臉孔充當爸爸媽媽的責任,嚴格督促三個孫子的功課,角色不停轉換,一路走來相當辛苦。
李寶址說,三個孫子自幼受到照護,卻也沒讓阿公阿嬤慣壞,如今二十余年過去了,三個孫子也學有所成,老大秋靜是義守大學經管所畢業(yè),老二俊龍成大電機所畢業(yè),老三俊吉將在暑假自臺灣藝術學院廣電所畢業(yè),三人都是研究所碩士,夫妻倆的辛勞總算沒白費。 (http://www.kimyattawrit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