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血尿在臨床上分為腎小球性、非腎小球性血尿兩大類。腎小球性血尿是指血尿來源于腎小球,多見于以下四種情況:
〈1〉原發性腎小球疾病,如急性、慢性及遷延性腎小球腎炎;
〈2〉繼發性腎小球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紫癜性腎炎、乙型肝炎相關性腎炎;
〈3〉遺傳性腎小球疾病,如遺傳性腎炎(Alport綜合征);
〈4〉劇烈運動后血尿。而非腎小球性血尿來源于腎小球以外的泌尿系統,如①泌尿道急性或慢性感染;
〈5〉腎盂、輸尿管、膀胱結石;
〈6〉結核;
〈7〉特發性稿鈣尿癥;
〈8〉特發性腎出血(在腎靜脈受壓或胡桃夾現象);
〈9〉先天性尿路畸形如腎囊腫、積水、膀胱憩室;
〈10〉先天性腎血管畸形如動靜脈瘺、血管瘤;
〈11〉藥物所致腎及膀胱損傷如環磷酰胺、磺安、慶大霉素;
〈12〉腫瘤、外傷及異物;
〈13〉腎靜脈血栓。另外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血尿,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友病。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一旦發現孩子有血尿現象,應及時送醫院進行尿樣檢測,醫生將結合患兒以往病史及體檢報告進行綜合分析,確定血尿的性質。假性血尿可見于尿中代謝產物、藥物,如酚紅、氨基比林、利福平等均可使尿呈紅色,新生兒尿中排出較多的尿酸鹽時也可呈紅色,某些食物或蔬菜中的色素,潛血試驗及鏡檢紅細胞均陰性。@(http://www.kimyattawrit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