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大池劃龍舟至今已經有七十年的歷史,一開始是鄉內各村的聯誼賽,后來變成全縣的比賽,過去每年端午節,鄉民會將粽子、錢幣和罐頭等食品投入龍潭大池,喂養大池的蛟龍。以前物資較缺乏,小孩子想得到投入池中的銅錢或罐頭,在大人投下這些物品后,跳到池里撿拾。
2009年,桃園縣龍潭鄉鄉長葉發海曾在龍潭劃龍舟比賽的龍潭大池,重演將粽子、銅錢投池的典故,雖然氣氛熱鬧,但卻不敢第二次“演出”,因為如果大家仿效,對環保將造成重大傷害。
龍潭南天宮 信仰中心 飽攬龍潭大池之美
王明燦拍攝南天宮舞龍
(龍潭鄉公所提供)
桃園龍舟賽的龍潭大池旁的南天宮,不但是鄉民信仰中心,有別于一般座落陸上的廟宇,南天宮是建于龍潭大池中的一處小島上,放眼望去,廟宇四周波光粼粼、加上大池視野寬廣,游客面對著遼闊的大池,潭上幾艘腳踏小船晃蕩,讓人不禁放松緊繃的神經,沉浸在龍潭大池宜人景色之中,讓香客不駐足也難。
南天宮結合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廟宇,廟內主祀關圣帝君及文昌帝君、觀音菩薩等等神祇,也因而由廟宇為中心向外延伸出來,發展成龍潭的商圈。
在龍潭大池島與岸間,橫亙著一座1974年完工的忠義橋,除了提供了人們出入廟門,立于橋上,更是欣賞南天宮四周美麗的山光湖色“好所在”。
#桃園龍潭南天宮在桃園縣龍潭鄉上林村100之1號
◎自行開車:國道一號:由中壢交流道下,循113縣道南行至龍潭即可到達。
中山稿:自龍潭交流道下往龍潭大池方向即可到達南天宮 。
桃園龍潭石門山(桃園觀行局提供)
龍潭美麗的油桐花
桃園縣龍潭鄉的油桐花沒有苗栗多,但石門水庫后池邊的山景湖水岸花園餐廳庭園邊、桃園客家文化館附近,每年的4-5月間會有不少欣賞油桐花的游客,尤其整片開花,場面不可小覷,即使不是桐花林,看到老油桐樹,也讓人想仔細端詳一番。
油桐樹的油桐花有公花及母花之分,大多是公母花不同株,在公油桐樹開出的花比較多而密,數量也較多,花開出一段時間之后,會整朵掉落,因為花瓣張開的關系,會產生旋轉的現象,非常美觀,特別是滿地白白的一片,有如一片白雪,因而被稱“五月雪”。
龍潭三水村 愈來愈椪風 得獎椪風茶每斤20萬元
龍潭鄉在李登輝總統主政時,當時的鄉長徐春國推出“龍泉茶”,打響龍潭茶稿度,可惜隨著政黨輪替,加上徐春國在劉邦友血案時往生,“龍泉茶”似乎也應驗:人在“茶”在的無奈。
“還好有椪風茶來救命!”許多鄉民沒料到改種東方美人茶的椪風茶后,得獎茶每斤20萬元還不一定買得到,加上近年對岸瘋狂搜購臺灣好茶,水漲船更稿,愈來愈椪風。
東方美人茶是由小綠葉蟬叮咬著蜒加上重發酵烘焙,泡起來有著熟果香檳味,因此又有香檳烏龍、白毫烏龍、五色茶等多種名稱。椪風茶ABC早與新竹北埔畫上等號,隨后擴及到竹苗等地客家莊,龍潭于民國80年代引進并大面積栽種,目前已成椪風茶ABC茶菁供應地之一。東方美人茶動輒每斤3000、4000元起跳,因而為茶農找到另一條生路。
龍潭三水村十分具客家風情及濃厚人情味的小村落,客家村民多以務農及種茶為生,區內并有觀光步道可以讓游客飽覽茶園風光及采茶文化。龍潭龍泉椪風茶甘醇味美。
三水村的梯田茶園保留了完整的客家莊人文生態,村內居民的信仰中心三官宮供奉客家人ABC崇敬的三官大帝,與江家古厝-大江屋濟陽堂古跡,都是游客喜歡造訪的景點。票選為臺灣十大經典社區的三水村,還有一味阿婆ㄟ三水桔仔醬,真正的有機食品是客家料理ABC的佐料沾醬。
三水村沒有大山大水,卻有迷人的丘陵景致,小橋、溪流、樹林、桐花、客家古厝與老茶農,大晴天,可從乳姑山一眼看到楊梅、新埔、臺北101,視野好得讓人咋舌。6月初前還有機會觀賞椪風茶采收產制過程。
#桃園龍潭椪風茶何處嘗。國道三由龍潭交流道下后,轉接臺三線,至50.8K處在凌云國中后右轉上山,不到1小時車程,置身三水村的梯田茶園中,都市喧囂離得好遠。
三坑仔老街
桃園龍潭三坑子繁華的景象不再。(桃園觀行局提供)
三坑是早年客家族群貨品的集散中心,不論是關西、竹東,還是新埔、楊梅、湖口的貨物都會利用三做為中繼站,當年的三坑相當繁榮,也產生了商業型態的三坑老街。三坑老街以永福宮為信仰的中心,是整個聚落的核心,老街聚落幾乎全是商店,在廟前有一廣場,是老街中ABC的活動空間,每天幾乎都會有茶及日用雜貨的交易。
桃園大圳的修筑、石門水庫的建置與陸路及鐵路的開通,三坑老街沒落了,繁華的景象不再。如今龍潭三坑百年老街要重新開張,村內已計劃老街商店開張時,賣一些紀念品或傳統的客家美食,如南瓜飯、菜包、蘿卜糕等。目前,老街公共工程已相繼完成的有“黑白洗”涼亭、候車亭、使用原木栓,未用一根釘子而呈現特殊風貌的一百八十公尺長加州紅木搭建的步棧道及管線地下化等公共空間改善與美化工程。
(責任編輯:呂美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