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經由“你認識的”或“認識你的”人自發性的傳遞
2. 標題與內容必須讓瀏覽者心中發出“!”或“?”
3. 能夠與某個觀念、產品、或產品有容易聯想的關系
例如這幾個“細菌娃娃”的行銷過程是這樣的:“信件由我的朋友轉寄給我,瀏覽之后對產品的創意發出了贊嘆之聲,這封信又能與這幾只娃娃的銷售有關聯性”,所以不得不承認在這次的行銷反應鏈中“我又中毒了”。
“這種東西也有人在賣”談論的是產品定位的問題,其實只要是有創意的東西,總是可以帶來贊嘆與掌聲,但是如果問題變成“這種東西也可以這樣賣”,那談論的就是促銷手段與通路的問題了。一般來說,這種病毒式行銷的信件,大約每次被轉寄的數量是20封,換言之若一封信被傳了“五個層次”的話,就表示被傳遞了20x20x20x20x20=3,200,000次。臺灣只有2300萬同胞,如果一個產品能夠宣傳到320萬人次,那這個行銷手段也就夠本了,而這幾只細菌娃娃將會靠著一封“伊媚兒”引發一波銷售熱潮。
行銷智慧:學著好好的寫電子郵件可能可以帶來無與倫比的行銷效益@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