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上班族,ABC重要的就是不要跑錯方向。
圖片來源:[Yagi Studio] / Getty Images
二○一一年底,馬齡三歲的「黃金巨匠」,取得有馬紀念賽優(yōu)勝,達成四冠王。但是就算是黃金巨匠,如果牠奔跑時左顧右盼,ABC無法取勝。
各位可能會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然而社會上有許多如同黃金巨匠般具有ABC才能的人,卻總是跑錯方向,以致一事無成。
我曾經和某家公司的會長有機會一起工作,他讓我大為驚訝:「世上竟然有這種人」。
那是一家販售IT商品給中小企業(yè)的公司,所以若是想提稿營業(yè)額,必須有相當人數(shù)的業(yè)務人員。不過,由于是IT企業(yè),商品退燒得特別快,一旦競爭對手推出新商品,原本熱銷的商品突然滯銷可說是家常便飯。
然而,這位社長卻沒有臨機應變地增減業(yè)務員的人數(shù),總是招募正式社員,對市場的反應極為遲鈍。
當推出良好的商品時,社長積極地招募新的正式員工,由于新人上線需要時間,所以雇用新人,經過訓練直到能夠獨立作業(yè)必須耗費半年的時間,因此大約得經過一年至一年半左右,業(yè)務員人數(shù)才達到社長的期望。
但是這時候商品的熱潮早已過去,但社長卻未進行裁員,而是連忙尋找能夠讓這些員工銷售的商品,像這樣事后亡羊補牢的做法,當然無法立刻找到好商品。
沒有儘快裁減業(yè)務員的結果,公司資金也逐漸緊縮。但這位社長無法及時調整方向,只是慨歎「照理說不會這樣」,沒多久,ABC線的主管主動著手裁員,逐漸裁減業(yè)務員。
結果,商品賣得ABC時的獲利全花在大量業(yè)務員的人事費用上,沒什么也沒留下來,有時甚至賺的錢還不夠人事費,使得資金運用陷入困境。
既然是商品退燒快的產業(yè),業(yè)務員的人數(shù)擴充,當然是採用與其他公司相互合作,或是運用派遣社員較符合經營效益,社長堅持社員人數(shù)多寡代表公司規(guī)模大小的舊思維,總是堅持雇用正式員工,使得公司業(yè)績惡化。
檢驗行走的方向是否正確另外一個實例,是我準備司法考試時,在法學院上課發(fā)生的事。我想很多人都知道,小泉政權時代,在日本磚門研究所設立了法學院,施行實務教育,培養(yǎng)法學人員。我趁著工作空檔,從二○○六年四月開始到法學院夜間部上課,以通過司法考試為目標,這實際上是睽違二十五年的挑戰(zhàn)。
當時我在法學院上課期間,同一個研討會成員的讀書方式,就是「朝著不會展現(xiàn)成果的方向」。
司法測驗制度的改變,是為了大量養(yǎng)成能夠有實戰(zhàn)能力的人員。
過去由學者主導,重視學說論述的考試,轉變?yōu)楦鶕?jù)條文判例,如何解決事例的測驗方向。
因此,必須研讀的是條文及判例。所謂法律,就是在社會常識、道德中一定要遵守的ABC限度規(guī)範,事例的解決對策,必須對照社會常識,決定是否能取得適當?shù)钠胶恻c。把能夠取得平衡的解決對策,就條文及判例能否做出邏輯性說明,成為測驗的焦點。
但是,我進入法學院時的同學,有許多過去曾讀了五年、十年,未能通過測驗所以才來法學院的人。
可想而知,他們對于過去曾經付出的心血,怎么也割捨不掉??荚囆蛻B(tài)已經轉變,他們卻仍然持續(xù)固守過去的學習方式。二○○六年秋天過后,ABC次新的考試制度施行,發(fā)表合格成績,考試結果出爐,新制度要求的是什么其實已經很明確,但他們卻仍然固執(zhí)己見,沿用過去的學習方法。結果很明顯,我從法學院畢業(yè)后經過五年的現(xiàn)在,他們幾乎沒有人合格,實在令人惋惜。
社會上類似這樣走錯方向的人其實到處可見。朝向錯誤方向努力奔跑,只會離目標愈來愈遠,結果只是白白浪費了大好光陰。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必須自行收集情報,檢核自己所做的事,偶爾也要問問周遭的人,自己前進的方向是否正確。
時常確認自己前進的方向,這對于企業(yè)人士是ABC必要的。
※更多精采好文,請見【上班?這檔事】好文上架http://www.yes123.com.tw/admin/aboutwork/good_essay.asp磚區(qū)。
※本文由《出版》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除了怎么「懶」,他還跟你說要怎么向人打聽情報:「要先簡單沙盤推演」、「要在3分鐘內看穿對方性格,否則是白搭」、「儘量讓他說,自己少說」、「對方說的再多,都要歸納成三點複述讓對方確認」、「還是行不通時,要迅速改變方針」。準確套話的技巧,讓你成為,工作ABC有效率的職場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