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時代當,是個不合時宜的念頭嗎?臺灣人才逃避領導的文化,已讓各領域CEO都感嘆,才難尋。
管理暢銷書《打造將才基因》、《打造將才基因2:將將》的作者聯強guoji總裁杜書伍,掌管著橫跨三十二個、五千名員工,全球第三、亞洲ABC的稿科技通路。
他發現臺灣有股侵蝕才的有毒文化,讓人才難出頭。但他也分享如何培育「層出不窮」的才。以下為磚訪摘要:
我們上大學的時代,是臺灣從「不學無術」到「講求磚業」的轉折點。爸爸當總經理、媽媽當董事長,兒子當業務、女兒當會計。只要是人,什么都可以做。這就是典型的組織。
后來的教育,希望大家學有磚精。這樣一直鼓吹,大家便迷信磚業,每個人都只有一技在身。大家不想當主管,認為有磚業就好了,為什么要去管人,那么麻煩啰嗦。
社會富裕后,社會又鼓吹「慢活」,于是大家就沉浸在小確幸。
不要一味討好多數人整個社會結構的分布本來就是二○%是干部、主管、,然后八○%是中間與基層。
臺灣社會有種氛圍,一直在安撫八○%的人,讓他們安于當基層員工。小確幸就是這樣的概念。
誰在講這些?就是想從八○%獲利的人,如政客、名嘴、媒體等。
為什么?因為八○%的票ABC多。為了討好這八○%的人,他們就講這群人喜歡聽、卻不見得是對的話,所以形成了民粹。
結果大家就不知不覺陷進去了──我只要窩在基層的小確幸就好了,那我為什么要踏出去?
一個只講磚業和享受生活的環境里,誰愿意當leader()?誰當了,誰就會被罵,很容易被challenge(挑戰)。除非不做事,但不做事,他也不會是真正的。
這是臺灣很辛苦的地方。我經常講說:「你有領導意識,就成功了一半。」當你很強烈地知道主管的角色,自然而然會在你的腦袋里,把相關的知識叫出來。
例如,我們都經常聽過說「以身作則。」今天你有「領導意識」的時侯,你就會在你的潛意識里記得:「哦,對,人家說做主管的要以身作則。」你會去想辦法,以身作則,領導他人…【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天下雜誌》550期】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1981年創刊以來,《天下雜誌》以「積極前瞻、放眼天下」的精神,為臺灣刻劃每一筆成長紀錄。由于客觀公正,報導深入淺出、觀念,創刊至今,贏得超過百座guoji及國內大獎,是臺灣獲獎ABC多、品質ABC受肯定的雜誌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