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口早餐店賣的豆漿、路邊攤的黑白切、滷豆干以及夜市里香氣濃嗆的臭豆腐,幾乎全是進口基改黃豆製作。
基因改造科技近20年、帶動農業的綠色革命,號稱可以減少農藥使用、降低種植成本、提稿產量、解決糧荒,但基改帶來的健康疑慮與環境影響卻問題重重,不少人憂心基改食品可能引發過敏、導致腫瘤,基改作物也恐危害生態環境,演化出超級害蟲、超級雜草。
反基改運動正形成不可小覷的勢力。
今年5月24日全球共54個、400個城市、超過200萬人上街頭反基改游行,呼吁大眾正視基改食品的風險。
從嬰兒奶粉、米粉、肉鬆、泡麵到嬰兒奶粉,基改食品無所不在,但安全與否的科學爭論仍未獲得共識,你或許十分抗拒,也可能不在意,但在這場基改食品管理的變革中,你該了解、找到態度,拿回選擇食物的主導權。
冰淇淋、肉鬆、泡麵、嬰兒奶粉……你所不知道的4大類隱藏版基改食品
黃豆及玉米是臺灣目前合法進口的基改原料,除了常見的初級加工品如豆腐、豆漿等,也化身為食品成分、添加物,可能隱身在琳瑯滿目的加工食品中。
●肉鬆/魚鬆:較有粉末感的肉鬆可能添加黃豆粉。
●饅頭:常添加大豆卵磷脂及大豆沙拉油。
●肉燥:摻有大豆蛋白和大豆沙拉油。
●泡麵:常使用大豆卵磷脂、大豆油、芥花油(基改油菜);如果是牛肉麵,還會有豆瓣醬、醬油等。
●火腿:含大豆蛋白。
●素肉/素雞:多以大豆纖維、大豆蛋白、大豆沙拉油等製成。
●巧克力:使用大豆卵磷脂。
●洋芋片:含黃豆粉、醬油粉、大豆沙拉油。
●鬆餅:鬆餅粉中混有玉米粉,楓糖漿中也使用玉米糖膠。
●冰淇淋:含有玉米粉。
●雞湯塊、味精調味料:使用玉米粉、玉米澱粉、水解玉米蛋白等。
※更多精采好文,請見【上班?這檔事】好文上架http://www.yes123.com.tw/admin/aboutwork/good_essay.asp磚區。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康健雜誌》188期。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康健雜誌》提供身心靈健康的資訊、社群與服務,解決個人所有健康疑難雜癥,透過各種數位工具幫助網友輕鬆吸收資訊,并且當網友或其親朋好友面對健康抉擇時,協助找到方法,幫助自己及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