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外派生活,已經不似好幾年前的光景,有什么double pay、令人眼紅的津貼之類了。如今的競爭環境,就是個地球村,來自世界各地的競爭者,大家搶著一個職缺,面對薪資,再也沒有你是臺灣人、大陸人,而有薪資結構的差異--Total package就是這么多,你自個算算劃不劃得來--可以接受的,就來上班吧!不能的,就說聲抱歉啦~~
另一半會一直處于外派的工作,實在也是因為他工作性質的特性。他是管理工廠的,當工廠都因為成本考量而外移時,可供選擇的工作不就得跟著跑嗎? (要怨也只能怨他畢業后一開始的工作,就選錯了。相關領域的工作經驗就在工廠。 要不就把自己歸零,和社會新鮮人一較長短,重新找新定位。)我因為想要一個正常的婚姻生活,所以也就跟著跟來了。
來到對岸,并沒有大車子與司機,會搭小黃,也大都是短程距離。畢竟聽聞太多,也切身經歷過,擠上公車后,皮包不翼而飛的事,為了區區的十來塊人民幣,丟上幾百、幾千,真是超級不劃算。家里有也沒有請打掃的阿姨,真真正正淪為一個標準的臺傭,家居生活在哪個城市,著實差異不大,僅僅在于短期內無法找到適才適所的職缺。白天不上班,閑不下來的人就得自己找點事忙,看似清閑,當你日復一日時,就不見得是個令人欣喜的事,或許ABC的好處,就在于真的疲憊時,可以睡個回籠覺吧!
當不是花自己辛苦賺來的錢,就得小心翼翼,顧及另一半的觀感,畢竟另一半的薪水,不是毫無上限,可以隨意、恣意的花用,一分一毫,都得細細比較與思量。想想你的生活,把工作拿掉。扣除掉不如臺灣的行動自由──不是非常乾凈的環境,公車班次不多,加上部分的治安問題。再扣除掉精神生活的匱乏。(在對岸,有些網頁你是進不去的。)并且沒有朋友、同事的相伴,緊接著,又因為沒工作賺錢而淪為伸手牌的侷促,這樣的生活,你還會覺得非常棒嗎? (香港的生活,至少還有行動自由+精神食糧,這也是我抵死不愿再回到對岸的原因,還能在香港撐多久,就給它撐下去唄~~)
柴米油鹽醬醋茶,家居生活其實在哪幾乎都是差不多的,沒有工作的我,不但不能恣意花用金錢之外,錙銖必較、節流是另一門課程,朋友以為、另一半的家人以為,我在這里過得多好的生活,除了搭飛機的次數比較多一點、繳機場稅的頻率稿一點之外,我的生活跟和一般家庭主婦有什么不同?外派的生活,沒有想像中愜意啦~~
在此我要嚴正宣告:另一半的家人,請不要用那種我花了你兒子多少薪水的眼神看著我!好像我跟嫁入豪門不用工作的少奶奶一樣,天天都在血拼逛街。你兒子不是賺美金、花臺幣啦! 香港的薪資或許稿一些,但是它的消費是臺北的兩倍,一來一往,哪有你想像中地那么闊氣…你家的兒子,的確是辛苦打拼賺錢,但是他的表現可以被量化,可以反映在薪資水平上,但是我在這兒也沒閑著,努力地節流,也把你兒子照顧得像是老佛爺一般,我們的努力,誰看到了?你們又可曾知悉?
轉貼自 weibbs.1111.af.tuozha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