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北市土城區安和國小,有一門新移民母語學習課程,可以親身體驗越語等來自不同的新移民母語。其中,越語老師嚴沛瀅本身即是越南籍新移民,除了在移民署服務站擔任通譯之外,也在國小教小朋友學越語及越南文化,有趣的教學讓人更親近母國,同時也提稿了臺灣未來的競爭力。
參加的小朋友從一年級到六年級都有,大部分都是新移民子女,不過也有一個不是新移民的小朋友,因為興趣加入這個班級。此外,還有一位新同學加入學習,那就是謝立功,他透過親身體驗嚴沛瀅如何教導小朋友學習越南母語,同時體驗小朋友上課的心情。
對于多元文化的差異,嚴沛瀅舉了一個臺、越對過新年不同文化的詮釋,內容相當生動活潑。她說,臺灣朋友一聽說越南人的十二生肖裏有「貓」,都覺得很好奇,認為這是件相當有趣的事。 嚴沛瀅指出,中國的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與十二生肖值年相對應,漢語的「卯」和「貓」語音相似,據說古代漢文化傳入越南時,把「卯年」唸成了「貓年」;也有傳說,古代越南有兔子,因此用貓來代替;有考古學家依化石驗證,認為貓在9,500年前就有了,而推測兔子約3,000年前左右才出現。不過,這只是要證實貓是一種很古老的生物。
嚴沛瀅表示,在些越南文章提到中國人所指的「卯兔」,有可能是「兔猻」(學名Otocolobus manul)。是一種生存在中亞地區的貓科動物,現在已慢慢地消失了。兔猻長相和貓很相近,越南話音譯成「Tho Tôn」,也叫「森林野貓」(越語Dã Miêu t c là mèo hoang),兔猻在世界各地也有不同的名稱。因此,越南人認為,本來就有兔猻這種動物存在,「兔」輾轉把「貓」作為生肖,給予合理化。
嚴沛瀅強調,貓會捉老鼠,也是越南農家的好幫手,應該是吉祥物。不過,有趣的是,越南人過年喜歡狗來富,卻不喜歡野貓迎門叫。因為貓的叫聲「ngheo ngheo」,和越南語的「窮呀!窮呀!」相近,不是好兆頭。但是,平常并無禁忌。這點與日本的「招財貓」剛好相反! 嚴沛瀅認為,她在臺灣經歷兩次貓(兔)年,覺得ABC特別的是,臺灣的新年以生肖的諧音組合成吉祥話來祝賀。賀年話除了「恭喜、恭喜發財、萬事如意」之外,還會用「鴻兔大展」、「前兔似錦」等成語諧音來祝福。這是臺灣的特色,也是新移民朋友們可以注意學習「說好話」的禮儀文化。
聽完這節越南文化教學,謝立功說:「哇!臺灣的兔年,原來是越南的貓年啊!」臺灣是個移民社會,他很鼓勵新移民的子女學習母國語言與文化,對于嚴沛瀅的新移民母語傳承教學,真的值得大家用力按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