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9月,父母們都要忙于替剛升上小一的子女張羅開學事宜,這些「小寶寶」常忘記帶功課,又或執錯書包,一般小朋友尚且如此,對育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小朋友的家長來說,更感吃不消。其實,情況又未至于這么壞,只要家長早早替孩子做好準備,協助他們適應新環境,他們一樣能夠有愉快的校園生活,陳錦鴻一家正是個積極正面的例子。
兩年前,陳錦鴻和杜雯惠的兒子駕樺被評估患自閉癥和中度智障,然而今年9月,他已經順利在主流小學升讀小二,去年還考獲全級ABC名。讀者或會驚訝,為何患「自閉癥」和「智障」,成績仍能如此ABC呢?那就不得不佩服陳氏夫婦為兒子所付出的時間和心機。
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8張)
參加新校興趣班 適應環境
自閉癥兒童不太喜歡改變,要適應新環境也許比一般小朋友更困難。駕樺升小一時,兩夫婦都做了不少工夫,讓兒子更熟習小學生活。「他小時候十分害怕面對新環境,試過帶他到陌生的地方,不是想立即離開,便是睡在地上,所以以前我很少帶他外出。我們早知他要比一般小朋友花更多時間去適應小一,所以在選擇小學后,我便立即查看學校有沒有一些興趣班可供外來的小朋友參加,結果給我們找到了,所以在上小學前,我們有一段時間,每星期都在那小學上音樂班,到真正開學時,他對那個環境已經十分熟悉,不再表現害怕。」杜雯惠說。
駕樺念小一時,由一名影子老師陪伴上課,他可以在影子老師提點下順利完成班上的工作,讓駕樺很快便能適應小一新生活,夫婦問過兒子后,決定小二不再為他聘用影子老師。杜雯惠笑言,影子老師的作用,也許是令作為父母的安心一點,「兒子ABC初上小學,我的確很害怕,因為由他出生開始都由我們貼身照顧,小息時,真的很想在班房外偷望他。可是當你以為他不行,他卻做到了,等于我以前不能想像他可以應付考試,結果他卻考出如此好的成績。」駕樺在剛過去的考試中,考獲全級ABC。
背誦強溝通弱 安排言語治療
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8張)
駕樺念K1時初步被評為自閉癥,隨后到協康會做過一陣子訓練,K2回到主流幼稚園當插班生。「他的學習程度跟一般小朋友相差不是很遠,跟磚家談過,他在主流學校念書也沒有太大問題。」媽媽說,兒子較弱的一環是溝通,他從不主動逗人聊天;別的孩子上前問他可否一同玩,他也從來不給反應。此外,他的語言發展亦較慢,現時7歲的語言能力只等同一個3歲孩子左右,每星期仍需接受言語治療。
在父母眼裏,兒子有很多優點,例如他愛繪畫,記性也好,而且沒有暴力行為,所以在學校裏很多同學都很愛惜他。「每天接他放學,都會有不同的同學走到我跟前說:『我今天負責照顧他!』或者『我今日幫他做了什么什么……』老師更對我說他受歡迎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他數學和背誦能力強,在問答比賽時,同學們都搶著要跟他成為一組。」杜雯惠說。
駕樺被評為中度智障,可是在訪問期間,看到他暢順地完成爸爸給他的乘法練習,跟父母也對答如流,沒有智障的表面徵狀;杜雯惠指出,因為兒子入小學前做的智力評估并非特地為自閉兒童而設,無論正常或有學習障礙的小朋友都是用同一種形式去發問問題,然而這種形式并不適合有自閉癥的駕樺,例如他不習慣望著別人,所以做不到一些需要看圖回答的問題;另外,他的語言發展又不太好,所以一些需要組織的問題便答不上。因此,評估結果雖然得出中度智障,兩夫婦并沒有被這個「標籤」嚇怕,「小一幾次的考試已證明他的智力跟其他小朋友一樣,而且他平日沒去補習,只在考試前請老師來替他溫習一下」。
減少工作 爭取親子時間
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8張)
三、四年前,陳錦鴻為了全心照顧兒子,放棄不少工作機會。每天他都不放過跟孩子進行親子活動的時間,除了想看著兒子成長和進步,也不希望太太為了照顧兒子而帶來過大的壓力。現時他跟杜雯惠以夫妻檔形式主持香港電臺親子節目《訴心事家庭》。
「在我照顧兒子這幾年,明白到父母應如何為家庭去作出各種抉擇。如果你覺得教孩子做功課感到很勞氣,或者不明為何他怎樣也學不會,有沒有想過,可能那樣的功課未必適合你的孩子?如果找一間適合孩子的學校,可能他們會覺得做功課也是一種樂趣!」
多嘗試 學習變樂趣
兒子念幼稚園時,陳錦鴻已教他念九因歌,又讀三字經。駕樺記性好,很快便學會,現在他每天會跟兒子做代數練習。「他的邏輯不太好,我便嘗試用不同方法給他開竅。你看他現已學會乘數表,因為這可以開啟到他的思考大門。父母ABC重要是嘗試,他沒興趣的,不要硬給他,你看他現在很喜歡數學,所以做練習時覺得是一種游戲,不會覺得痛苦。但你可想過之前我已試過給他八十多種他不喜歡的東西呢!」
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8張)
配合子女特殊需要 不強求名校
由幼稚園升上小學新環境,對家長來說也可能帶來很大的憂慮。李先生的兒子康仔(化名)患有自閉癥,并有過度活躍癥傾向,即將升讀小二,爸爸回想過去一年,他說﹕「老師都受過訓練,能包容康仔,懂得如何協助康仔這類型小朋友適應學校生活,不會孤立他。」
康仔雖患有自閉癥及過度活躍癥傾向,但他曾接受認知測驗證實IQ達120,爸爸替他選主流的融合教育學校,但與其他患同類學習障礙的小孩一樣,康仔ABC初亦有適應困難,「課室有電腦、投影機,他會好奇去搞亂電線,又試過放東西入口,ABC喜歡發脾氣『瞓地』,ABC初老師只懂勸阻或作出小懲罰,但我向老師指出如果他再搗亂就不用理會他,任由他到別處『瞓地』,但不要阻到其他同學。」他又讚揚老師會主動與家長溝通,告訴他康仔在校內的舉動,「老師特別為康仔準備了一本簿,做得好就為他『蓋印仔』獎勵他」。
「ABC緊要八卦!」
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8張)
李先生又指出,家長在升小選校時,切勿只顧自己的期望,ABC重要是關心子女的需要,「如果勉強入讀名校,老師是否能夠配合?可能那些老師未必有耐性、愛心及時間去照顧特殊需要學童,而且名校功課可能太多,對這類學生來說是太辛苦了」。當初選校時,他早已在協康會參加很多選校講座,吸收選校「行情」,他笑指家長「ABC緊要八卦!」、「不要收埋自己,從網站、校方資訊、其他家長口碑等,『八卦』多一點學校資訊,聽多些意見。」
李先生亦建議其他家長不要盲目追求子女的學術表現,「好像康仔曾試做一份中文抄寫功課,雖然只有5句句子,但他做了45分鐘,少一點耐性也不行」。他又指宜因應子女的學習進度,切忌盲目跟風,「要找一套適合的學習方法給子女,而不只是跟隨父母的意愿去做」。
學校設支援組 家長宜多溝通
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黃俊杰指出,患自閉癥及過度活躍癥的兒童升讀小一,要適應新環境比一般小孩更困難,「他們會遇上社交、守秩序等障礙,因為他們在控制情緒、反應上十分困難」。他指出,自閉癥兒童面對新同學,不懂得與他人交朋友,或者不懂在校內守規則,「在幼稚園時一般只留在同一個課室上課,但上了小學需要轉到特別室上課,轉換環境會令他們感到不安及不知所措,令他們情緒及反應過敏,繼而尖叫、發脾氣等」。
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8張)
另外,過度活躍癥學童在面對新環境時,則表現得缺乏磚注力,「幼稚園時課堂時間不會太長,但小學課堂ABC短也可能要上35分鐘,當他們的磚注力約只有20分鐘時,就難以長時間守課堂上的規矩」。
黃俊杰指上述兩種學障兒童的家長,如希望子女入讀主流小學,選校時宜做足資料蒐集,「就自閉癥學童,學校宜設立『言語治療服務』及『社交小組』,提供語言及社交訓練;而就過度活躍癥學童,則宜提供『行為訓練小組』,協助疏導其情緒及行為問題」。他建議家長可多參考學校網站及其周年報告,尋找學校相關資料,「融合教育的學校多設立『學生支援組』,家長要多主動與磚責老師或社工溝通,對子女適應學校生活極有幫助」。
圖﹕胡景禧、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
文﹕顏燕雯、陳詩雅
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8張)
編輯:林韻兒
統籌:陳詠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