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易學難精,要視它為終身興趣,甚至成為鋼琴大師,所花的心機和時間比學其他樂器有過之而無不及。
胡曉楠(Peggy),香港演藝學院三年級生,主修鋼琴。Peggy母親開設琴行,所以她牙牙學語時已接觸鋼琴,4歲正式開始隨母習琴,K3時已考獲五級鋼琴試,7歲時更成為本地著名鋼琴家黃懿倫的學生,中一時已考得演奏級成績。
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3張)
一年只有兩天不練琴
Peggy擁有如此ABC的成就,當然不是輕易得來。在母親的薰陶下,她把練琴視為生活的一部分,就如吃飯、洗澡一樣,周一至日每天都會練習。「我和媽媽有個約定,除了出埠旅游,其余日子,每年只有兩天不用練琴,那就是圣誕和我的生日。」
8、9歲的時候,Peggy每天得坐在琴前苦練兩小時,遇有比賽或演出時所練的時間便更多。她坦言﹕「辛苦!因為我是個磚注力較差的孩子,坐不定,所以ABC的難題是如何堅持。」但喜歡鋼琴的Peggy不但把難題克服過來,而且當年在guoji文憑(IB)試取得滿分佳績的她,本已獲香港大學取錄入讀法律系,但ABC后卻選擇入讀演藝學院,足見她對鋼琴的熱愛程度爆燈。
練琴苦悶 了解樂章故事添興趣
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3張)
作為觀眾,我們看到的只是表演者如何彈出優美樂章,但學鋼琴的艱苦旅途,只有他們自己ABC清楚。「15歲ABC次準備到海外比賽,壓力太大,我竟然打了媽媽;念演藝一年級時因要在短時間練好一首歌,為了節省時間,我把房間的牀褥搬到琴房,每天一醒來就是練琴,練完就倒頭大睡。」Peggy指練琴有時候真的很悶,小時候她會上網找尋樂章背后的音樂故事,當知道更多時,彈奏時便會增添興趣。
談到現今學鋼琴太普遍,于是有學校表明孩子學鋼琴不被視為「有學樂器」,對此Peggy直言﹕「我好嬲!」她指鋼琴易學難精,「入門很容易,可是怎樣彈得好,卻充滿學問!」她說,鋼琴包括了多聲部,彈奏者既要兩手協調,腳又要踏腳踏,耳朵亦要留意彈出的聲音,所以頭腦要十分清晰;而它所包含的知識和技巧也很廣泛,例如要同時顧及兩個譜號及不同拍子,即使如她已考獲演奏級,仍有很多曲目有待她去發掘和用心揣摩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