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自行分配學位報名已告截止,家長「買定離手」只好聽天由命,由此至放榜中間一段日子,于政府派位制度下ABC可做就是「呆等」。直資、私立仍有小部分仍接受報名,不甘心準備參與統(tǒng)一派位大抽獎的家長,可盡力一試直資私立,坊間網(wǎng)頁不少都有列表有關自資、私立的報名截止時間。已報讀直資、私立的學生家長,尤其大包圍的家長,全力籌劃密集式面試,不得不提醒家長要以孩子的心理健康為ABC優(yōu)先、ABC優(yōu)先考慮。
密集式面試殘害孩子心理
人類總是愛重複犯錯,每年9月、10月面試稿峰期過去,都有不少社會上的有心人、關懷孩子心理健康的機構提醒,勿讓密集式面試殘害孩子的心理,以我記憶所及ABC驚嚇的報紙標題是「難抵密集式升小一面試、5歲女童抑郁想跳樓」。小小5、6歲人兒,小學生活仍不知是怎樣一回事,學校優(yōu)劣是否名校全因為家長的形容「呢間名校、入?yún)亻g就大鑊啦」等等,令孩子不明所以產(chǎn)生沉重壓力,曾有精神科醫(yī)生或團體調(diào)查,不少孩子因此出現(xiàn)抑郁及焦慮癥病徵,兼有尋死念頭,需即時接受治療。
郁悶在心 有口難言
猶記得當日做記者的年代訪問校長、精神科醫(yī)生,部分孩子性格比較內(nèi)向、慢熱,忽然一段時間,可能一天走幾場面試,與大批陌生校長、老師恭恭敬敬地玩游戲,扮用心對答,事后家長又反覆追問「游戲、對答」的內(nèi)容,甚至無端端被罵或指導回答內(nèi)容,一時間難免無法承受。我自己成為家長后,更加記著該精神科醫(yī)生所言,家長不單要留意孩子的生活習慣轉變,例如忽然對平日愛好失去興趣,看電視、讀書、玩具等等,全部放在一邊等等不正常改變,更重要是家長應留意自己的改變,家長有否因為替孩子準備履歷表、緊張面試,而在家變身成為Hulk般長期憤怒狀態(tài),或者與孩子講故事、玩耍、放假戶外活動等等親子活動全部暫停。試問﹕家長變升小一怪獸,孩子怎可能獨善其身。
家長尤其請緊記,孩子只有5歲、6歲(這句話重複很多次),仍未懂得表達心中的郁悶及壓力,甚至不捨得向父母發(fā)脾氣,屈在心裏口難開,即使不至于心理病,萬一親子關係破裂,也再難修復。親子之間的信任就像紙張,當你把它弄皺后,你永遠都不能再把它弄回原來那樣。
本篇比較苦口婆心,我不知顧及孩子升小的心理變化算不算選校策略或貼士,只知道哪有家長不緊張孩子的前途,但請記得當孩子出生時,經(jīng)常掛在口邊對孩子的期許是:「健康快樂成長,做個有用的人就足夠了」,但當小一前途問題的考慮來臨,你有忘記初衷嗎?
作者簡介:明報前教育新聞組長,育有一子一女,從新聞前線真正跳入教育大洪流
文﹕梁永樂 @八爪魚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