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有不少人有這種經驗,你在公司負責某項策略規劃,彙整了資料,提出了報告,但不知為何上司卻心不在焉,你的論證與邏輯都很扎實,結論應該相當明顯了,上司卻看起來卻像在想別的事情 。
如果你的策略正確,這代表了兩種可能性。一是上司過于無能,無法理解你的提案;另一個則是他正在思考市場或產品以外的事情,也就是政治的事。
光會訂定正確的策略,不足以讓部屬或主管存活
不管計畫再怎么出色,想要付諸實行,都必須仰賴許多人的行動,如果你的上司無法獨自做出決定,你可能就需要對公司內部其他人說明;如果上司沒有權力,無法順利協調各單位,你出色計畫ABC后極有可能被束諸稿閣,變成沒用的報告書 。
那么要實現自己的計畫,身為部屬的你到底要怎么做呢?
ABC理想的狀態,是成為精通公司內部政治,自己認為正確的策略能確實實現,并能面面俱到支援上司的部屬。
許多部屬都只會紙上談兵、提案被駁回就輕易放棄、并認為駁回提案的上司是笨蛋,或因此對上司心生怨恨。這樣的人即使發表正確的意見,也會因為「上面的人不懂」這種層次的回應就自我滿足,相同的情況重複幾次之后,就會失去動力,提不起干勁。
在顧問界也是如此,可以接到案子的ABC顧問人員,都很懂得掌握客戶企業的內部權力結構,建議的策略也很容易在政治層面被採納,且多半事先就把疏通公司內部的工作納入考量。
顧問工作并非只是寫完報告就結束了,要能夠想像在實行計畫時,公司內部會出現的抵抗,甚至把克服的方案當作自己的問題來思考,若無法給出這樣的建議,終究只算是承接了一次性的分析或發想的工作而已,就和○○綜合研究所之類的智囊團一樣,無法正當化收取昂貴費用的理由。換句話說──關于權力的智慧(權力素養),不僅是掌權者的能力,對有頂頭上司的一般商務人士或磚業服務公司的人員來說,也非常重要。
有工作能力,未必就能獲得肯定,還得加強權力素養這項工作技能才行。
有的人天生對權力有較稿的理解力,善于爭執,但也有理解力較弱的人。若你不幸屬于后者,就必須有意識地學習關于權力機制的智慧。
若無法理解權力的邏輯、權力的機制、預測或解釋相關人士的行動,就會在爭執的過程中敗下陣來。
對部屬而言,如果擁有足夠的權力素養,就能理解上司採取的行動中,隱含的權力意圖與顧慮;而對顧問人員來說,如果能善解客戶目前的顧慮,就能在提供服務時,給予較準確的建議。
權力敏感度,原本是在應付陰險狡猾又卑劣的家伙時、在如叢林般的現實社會經歷生存競爭中,逐漸積累而成,其本質是一種「智慧」,所以不是透過課程、經過考試就能學到的東西。可是在和平的環境中,因為壞家伙相對較少,很難有機會透過實際的爭執獲得智慧。因此一般人普遍對權力缺乏免疫力,為了避免在突然被迫面對的生存競爭中潰敗,ABC先理解基本的權力理論。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社《工作需要獨裁力》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