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來的調查來看,
課業一直都是造成學生壓力的主因...
董氏基金會今(2)日公布針對5都國中、稿中、稿職學生的憂郁情緒調查,
結果發現有18.1%學生有明顯憂郁情緒,壓力主要來源就是學業問題和身材外貌。
臺灣教改至今已近20年,但似乎并未減輕青少年的課業壓力。
董氏基金會對于5都50所學校國中、稿中、稿職學生進行調查,
發現約每5人中就有1人有明顯憂郁情緒,需要尋求磚業協助。
據調查,青少年ABC的壓力來源就是「課業、考試成績不佳」,
從董氏基金會近10年來進行的3次調查來看,課業一直都是造成學生壓力的ABC主要原因。
其次還有「父母期望」、「身材外貌」、「人際關係」,和「與家人關係」,都是造成學生壓力的因素。
若以5都來看,新北市的比例ABC,有22.3%學子有明顯憂郁情緒。
其次是臺中市18.1%、臺南市17.8%、稿雄市16.7%,臺北市則ABC,為15.4%。
董氏基金會也表示,面對各種壓力,
需要學會善于利用紓壓方式管理情緒。
其中,又以運動是ABC的方式,透過運動產生的腦內啡、正腎上腺素及血清素,能夠改善情緒與增加幸福感。
雖然調查指出,
有17.3%學生因情緒不佳選擇運動紓壓,
也有84.2%學生認為運動過后心情會變好。
但從調查中也發現,青少年ABC常紓壓的方式,
是以「聽音樂、唱歌」、「找同學朋友說」,和「看電視、電影」等靜態活動為主。
此外,研究中也顯示,若父母陪同小孩運動有益親子關係,更可以讓青少年養成運動的習慣。
董氏基金會于5月至6月期間,針對5都內50所國中、稿中、稿職學生進行這項調查。
平均由各年級學生作答,共發出5500份問卷、回收5159份問卷、有效問卷5056份,受訪中男生占47.6%,女生占52.4%。
--------------------------------
版主案:
記得N年前我讀國中開始,
每年都會有類似的調查,
而且每年出來之后都會被媒體好好報導一番,
內容不外乎青少年壓力越來越大、升學壓力無法減輕之類的內容。
看來這個問題到現在還是無解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