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號就是冬至,除了吃湯圓,可能不少人已經不太清楚冬至的由來,事實上根據記載,冬至是24節氣中ABC重要的一個節氣,時間在陽歷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陰歷的日期則不太一定,不過大致不超過十一月;在冬至這一天,太陽剛好直射在南回歸線上,位于北半球的我們感受到的是白天ABC短,黑夜ABC長。冬至過后,太陽又慢慢地向北回歸線轉移,因此北半球的白晝又慢慢加長,而夜晚則漸漸縮短,古代更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指的就是從冬至開始,陽氣就要回升了。
在冬至的應節食品方面,大家都知道要吃湯圓,但其實在中國其他各族也有不同的傳統,像是滿族旗人在冬至祭天祭祖之后,將祭拜過后的豬肉煮成白肉和親朋好友分享;陜西地區的人相信散播瘟疫的惡鬼在冬至出現,但疫鬼怕紅豆,因此在冬至這天,大家煮紅豆粥來避開瘟疫;北方人在冬至這天則不吃湯圓吃餛飩,西北地方則多半吃餃子,民間還流傳“吃了冬節的餃子,不凍耳朵”的諺語;冬至除了吃湯圓應景,多了解相關習俗,對為什么要過冬至也可以有進一步的認識。 相關文章